[1] 王会昌.一万年来白洋淀的扩张与收缩[J].地理研究,1983(3):8-18.
[2] 保北考古队.河北安新县考古调查报告[J].文物春秋,1990(1):30-35.
[3] 刘崇本.民国雄县新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4] 李晓冷.民国高阳县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5] 刘炳等.乾隆任丘县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6] 白葆端.民国容城县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7] 吴邦庆.畿辅河道水利丛书[M].许道龄,校.北京:农业出版社,1964.
[8] 王庆成.晚清华北乡村:历史与规模[J].历史研究,2007(2):78-87.
[9] 俞湘.道光安州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10] 张岗.关于明初河北移民的考察[J].河北学刊,1983(4):144-149.
[11] 张麟甲.乾隆新安县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12] 张豫垲等.保定府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13] 直隶省视学.直隶风土调查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6.
[14] 何毓秀.安新县施政报告书[J].河北月刊,1936(1):1.
[15] 内政部.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16] 刘崇本.雄县乡土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17] 孙冬虎.白洋淀周围聚落发展及其定名的历史地理环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3):106-110.
[18] 严兰绅.河北通史:清朝·上[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19] 河北省任丘县地方实际情况调查报告[J].冀察调查统计丛刊,1937(5):105.
[20] 郭敬辉.大清河流域之地理考察[J].禹贡半月刊,1936(12):14.
[21] 形如釜底之安新[N].大公报(天津版),1931-11-28(05).
[22] 苏艺林.调查报吿:任丘一瞥[J].泊声,1933(2):112.
[23] 周而复.八月的白洋淀[J].文艺复兴,1947(5):581.
[24] 中共安新县委宣传部.白洋淀的革命斗争[M] //马辉之.河北革命回忆录:第5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
[25] 任丘创办新捐[N].大公报(天津版),1928-01-02(06).
[26] 本省棉讯[J].河北棉产汇报,1936(4):5.
[27] 菽畦.安新县[J].华文大阪每日,1940(3):36.
[28] 芦苇制纸,救济农村之手工业[N].大公报(天津版),1934-02-21(13).
[29] 马国英.河北省手工艺近状述略[J].河北月刊,1937(5):3.
[30] 何玉芳.河北省实业厅训令(第二四号)[J].河北实业公报,1932(9):18.
[31] 吴如.高阳土布工业的组织现状和改革的建议(一)[J].纺织时报,1934(5):2951.
[32] 吴知.乡村织布工业的一个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33] 田畴.捕鸠者[N].大公报(天津版),1935-05-16(12).
[34] 龚关.近代华北集市的发展[J].近代史研究,2001(1):141-167.
[35] 光绪七年闰七月二十七日京报全录[N].申报,1881-10-02(03).
[36] 产布名区之高阳[N].大公报(天津版),1932-01-04(05).
[37] 王绍年.各县调查[J].河北月刊,1934(2):4.
[38] 地势卑隰之雄县[N].大公报(天津版),1931-09-22(05).
[39] 朴之.鄚州庙[J].民德季刊,1937(3):74.
[40] 地方不靖[N].大公报(天津版),1932-06-01(05).
[41] 河北省高阳县风俗调查纲要[J].河北民政刊要,1932(10):24.
[42] 齐锦荣.对于高阳县商业之前途观[J].商学季刊(天津),1925(4):133-134.
[43] 高河.“七七”事变前的高阳织布业[M] //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河北文史集粹(经济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44] 潘超等.中华竹枝词全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45] 高阳县之经济概况[J].中外经济周刊,1926(184):11.
[46] 直苇席之产销状况[J].中外经济周刊,1927(200):46.
[47] 张宝树.中国渔业生物资源之研究[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68.
[48]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史建云,徐秀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9] 黄彭年等.畿辅通志[M].北京:华文书局,1968.
[50] 长芦盐务管理局.安新县盐店调查报告表[Z].1937-06-17,全宗号:J0138,案卷号:003745.天津市档案馆藏.
[51] 李正华.乡村集市与近代社会的变迁[C] //中国现代史学会.“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议论文选集.1997:71-85.
[52] 河北省棉产改进会.河北省棉产调查报告[M] //傅璇琮.中国华北文献丛书:第3辑:第25卷.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53] 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乡村经济卷·中[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54] 吕咸.工商厅令雄县等县奉发本省各县第一批度量衡标准器及检定证书仰具领备用由[J].河北省政府公报,1930(545):17.
[55] 孙奂崙.令容城县县长呈报办理取缔奸商囤积粮食并送清折请鉴核由[J].河北省政府公报,1930(603):20-21.
[56] 孙奂崙.令容城县长呈据财务财务局提议在盐店门前设立官秤由[J].河北省政府公报,1930(750):17.
[57] 局指令:河北省鉴定所度字第七一二九号[J].工业标准与度量衡,1934(3):94.
[58] 河间兵变后商民近状[N].大公报(天津版),1920-12-08(09).
[59] 各县通讯:任丘兵灾惨状[N].大公报(天津版),1928-07-12(06).
[60] 河北高阳手织业衰落[J].纺织时报,1933(4):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