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3-25
打破区隔:泛文本视角下《芥子园画传》的美学价值
贺志朴
2023, 48(2):  24-3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07
摘要 ( 105 )   PDF (1381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芥子园画传》作为传统绘画的教本,是文人画家组织生产的结果,它代表着文人画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在金陵城里有着浓厚商业氛围的书肆书坊中出售。对《芥子园画传》的批评反衬了山水表达的模式化、雕版印刷的现实性以及绘画学习的方便性,它们将带来传统绘画的普泛化和浅俗化,是新的美学价值生成的契机。和传统的画谱相比,《芥子园画传》提供的学习方法可让初学者在短期内掌握绘画技巧和知识点,为登堂入室打下良好基础,它也有意识地连接到历史上名家的画法、画作,使文化资源的获取变得容易。通过借助李渔和芥子园品牌效应的推广,《芥子园画传》终结了传统绘画学习方面的资源垄断,打破了文化对社会阶层的区隔,开辟了中国绘画走向现代性、平民化的路径。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易学
孔祥玲,林青
2023, 48(2):  34-4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08
摘要 ( 65 )   PDF (1356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古代易学就其诠释特色而言,可以分“筮术”易学、“道术”易学、“象数”易学、“图数”易学和“无言”易学。五种诠释特色下的易学,形式上表现为“此消彼长”的不同学派,本质上却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刻性,以及由此深刻性带来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巨大潜力。易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对于它的诠释,曾经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作出过突出的贡献,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发掘传统易学的时代内涵,构建新的易学诠释体系,必将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戴维森、达米特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的形而上学渊源
穆青
2023, 48(2):  44-5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09
摘要 ( 100 )   PDF (1338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形而上学整体演进的理论视域下,实在一词具有核心性价值。当代实在论、反实在论思想的特定形态,是由哲学传统中不同形态的本体论,经过认识论的过渡,最终转向语言从而生成的。这为西方形而上学发展脉络的明晰提供了关键支撑。代表不同哲学发展阶段具体形态的实在论思想,定会引发与之对应的反实在论。这种构成各个阶段的形而上学主题的方式,应被视为“实在—反实在”哲学范式。西方形而上学的整体发展在这一独特视角下呈现为二者具体理论形态之演进。戴维森、达米特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是以此为理论渊源,基于现代逻辑、当代意义理论的新进展所形成的西方哲学后语言转向的新产物。继弗雷格、维特根斯坦之后,戴维森、达米特开启的基于意义与真的实在问题之争,决定了各类不同程度、形态的实在论观点所坚守的共同理论底线。这一理论临界点和论争焦点就是是否坚持二值原则。
马来西亚华语“被”字句研究——兼论华语语法研究的原则和着力点
刁晏斌
2023, 48(2):  52-67.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10
摘要 ( 81 )   PDF (1446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秉持以常用语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理念,从表已然和表未然两个角度,对马来西亚华语“被”字句作了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的描写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华语语法研究的三项基本原则,即均衡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和充分性原则;提出今后研究的三个着力点,即开展常用语法现象研究、显性差异与隐性差异并重而以后者的发掘为主、注重进行华语语法的内部比较研究。
语言国际传播动力及动力机制
杨金成
2023, 48(2):  68-76.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11
摘要 ( 82 )   PDF (1329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言价值是语言国际传播的内在动力,环境因素是语言国际传播的外在动力。语言价值可分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和国家层面的价值。影响语言国际传播的环境因素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因素及语言政策、语言意识、国际环境等。语言国际传播的动力机制是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呈现出复杂网络性及非线性的特点。
跨层结构“据V”的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武文杰,张珊
2023, 48(2):  77-87.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12
摘要 ( 97 )   PDF (1380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语料考查分析了跨层结构“据V”的来源形式、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影响因素,以及“据V”的性质和功能。跨层结构“据V”的初始结构为“据+NP+V”,在语言经济性原则和话语交际“适量准则”的推动下省略NP变为“据+Ø+V”结构,“据”和V在省略和外部句法环境的双重推力下功能悬空,其后语用需求和语用推理导致构式“据V”产生并表传信功能。在构式压制的作用下,构式内的“据”和V弱化和改变其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与构式整体相和谐。同时,词汇也反过来压制构式,迫使构式“据V”具备动词的性质和一部分V的句法功能。“据V”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动词性,具备传信功能、话题标记和话语标记功能。但受同类差异和竞争的影响,构式“据V”的内部成员使用和发展是不平衡的。
中国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逻辑与理路——基于嵌入性视角的分析
吴雪萍,孙君辉
2023, 48(2):  88-96.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13
摘要 ( 91 )   PDF (1397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定的职业教育形态是嵌入在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经济体系之中的,这种“双重嵌入”决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是职业教育社会化的过程。当前中国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方式、产业体系形态等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职业教育存在吸引力不足、适应性不强等现实问题。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应遵循社会嵌入、政治嵌入、市场嵌入和技术嵌入的建设逻辑,从社会嵌入上应满足社会对高质量职业教育供给需求,从政治嵌入上应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市场嵌入上应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协调运行机制,从技术嵌入上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反哺人才培养: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新趋向——21世纪以来美国高校服务学习三维进展及启示
薛国凤
2023, 48(2):  97-10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14
摘要 ( 215 )   PDF (1407KB)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得到重视,如何保持高校与社会之间的高质量有效互动是高校、政府和社会都关心的话题。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服务学习理念以重新架构“服务”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倡导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而得到许多国家及高校的重视。从理念维看,以关注师生与社区发展福利直接反哺人才培养;从制度维看,通过加大“政校社”制度保障多元助力人才培养;从实践维看,在注重中心机构实体建设中在地化落实人才培养。深入了解和反思借鉴这一点能为中国双一流高校建设中社会服务职能深度发挥、教与学质量整体提升以及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新的思考。
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百年变迁的历史逻辑——基于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视角
贾旻,南海
2023, 48(2):  106-11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15
摘要 ( 71 )   PDF (1484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百年发展是一个逐步现代化的历史过程。采用新制度主义的“历史分析”与“结构分析”范式以及“宏观结构—中层制度—微观行动者”解释框架,对该历史演进过程与发展轨迹进行分析,可将其划分为“探索期、发展期与改革期”三个时期以及“渐进式制度变迁的缓慢转型、激进式制度变迁的生存与回归、制度断裂、渐进式制度变迁的适应性再生产”的发展脉络。环境变迁与国家主导影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生成及实践,行动者的观念认知是制度变迁的动力,集体行动与认知制约导致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依赖。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仍面临如何实现类型发展、如何实现合作共治、如何实现特色发展以及如何加强制度供给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决定着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日本政产学协同创新——基于“社会5.0”政策导向分析
唐钰滢
2023, 48(2):  116-12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16
摘要 ( 78 )   PDF (1383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政产学协同创新模式历经百余年变革已形成独特的国家创新体系。21世纪,在日本政府构建的“社会5.0”政策导向下,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为科技高速发展与成果投入运行提供多维有效的支撑与保障。包括政府有效引导、产学深度合作;校企科学定位、创新分工明确;企业加大投入、提高研发效率;高校力行改革、夯实创新基石等。这些创新实践经验对中国科技体制构建及校企深度融合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论析——以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论述为逻辑起点
王海
2023, 48(2):  124-13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17
摘要 ( 229 )   PDF (1352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马克思、恩格斯秉持解放全人类的远大理想,深刻洞悉历史发展规律,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阐释了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价值旨归、目标导向上内在统一于“价值性”,在外化对象上同一于“主体性”。与此同时还阐释了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互为相互评价与衡量的互促关系,以及相互评价与衡量标准的互证关系等,从多个层面分析了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价值意蕴、现实审视、推进理路
邵艳梅
2023, 48(2):  131-139.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18
摘要 ( 219 )   PDF (1357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实践中尚存在需完善之处。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应引导大学生从思想上科学认识革命文化、从情感上高度认同革命文化、从实践中增强传承革命文化的行为自觉。这不仅有助于推进革命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激发革命文化的时代活力,还有助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白洋淀近七十年来“干淀”问题探析
杨学新,任会来
2023, 48(2):  140-148.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19
摘要 ( 139 )   PDF (1349KB) ( 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淀”是白洋淀水资源不足、水环境变化的重要表征。白洋淀浅碟状的地形决定了其蓄水能力弱、蒸发量大和下渗量大,伴随着气候转干,降雨量减少,加之域内工农业用水量增大、上游水利工程截水量大和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表径流量进一步减少,多种因素导致白洋淀在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丰水期后,七八十年代入淀水量锐减,“干淀”频现,不得已采取“引水济淀”和“综合治理”,力求解除“干淀”威胁。
1949—1978年白洋淀地区人水关系的重构
张慧芝
2023, 48(2):  149-16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2.020
摘要 ( 59 )   PDF (1409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49—1978年间,白洋淀地区气候大致以1965年为起点由多雨趋向干旱,人类活动叠加其上加剧了水环境变迁。其间人水互动可分为3个阶段:1949—1957年间,社会主义集体力量在抗灾自救中得到群众认同,人水关系走出传统观念的束缚;1958—1965年间,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1963年8月大洪水中进一步发挥,但是“大跃进”也使淀区水环境发生质变;1966—1978年间,工业污染、连续干淀,人水关系开始探索如何向工业化转型。总之,在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理论指导下,学习借鉴苏联的理论和实践,与工农群众结合,通过 “实践—理论—实践” 的工作方法,探索构建了人水互动的社会主义模式。运动式、急于求成是期间最大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