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刚,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23. [2] 王一川.中国人想象之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东方丛刊,1997(1-2):2. [3] 王德威.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译丛”总序[J].当代作家评论,2006(4):136. [4] 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5] 云鹤. 野生植物[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 [6] 公仲.世界华文文学概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48. [7] 严歌苓.少女小渔·后记[M].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270. [8] 严歌苓.花儿与少年·后记[M]. 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194—195. [9] 佛克马,蚁布斯.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M].俞国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18. [10] 林怡,李铁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社会变迁与中国女性的再社会化[J].东南学术,2005(4):153-158. [11] 王宁.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问题[J].外国文学,1999(4):48-51. [12] 黄万华.在“旅行中”“拒绝旅行”,华人新生代和新华侨华人作家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2. [13] 卢兴,郑飞.中国本土文化身份的反思与重构 ——基于后殖民理论的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11(4):46-49. [14] 莫运平.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4. [15] 俞小石.严歌苓:摒弃“猎奇”写作[N].文学报,2002-08-15. [16] 严歌苓.小姨多鹤[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143. [17] 万沐.开花结果在彼岸——《北美时报》记者对加拿大华裔女作家张翎的采访[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2):70-73. [18] 陈涵平,吴奕錡.在对称中追求平等——试析张翎《交错的彼岸》的文化结构[J].名作欣赏,2007(2):100-102. [19] 饶芃子,蒲若茜.新移民文学的崭新突破——评华人作家张翎“跨越边界”的小说创作[J].暨南学报,2004(4):65-70. [20] 张英.虹影访谈录——关于新作 《K》及其它[J].作家,2000(12):65-68. [21] 虹影.谁怕虹影[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131. [22] 虹影.英国情人[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1. [23] 汤俏.北美新移民文学中的“中国书写”[J].当代文坛,2017(5):115-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