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俞海,任勇. 中国生态补偿:概念、问题类型与政策路径选择[J]. 中国软科学,2008(6):7-15.
[2]袁伟彦,周小柯. 生态补偿问题国外研究进展综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1):76-82.
[3]刘春腊,刘卫东,陆大道. 生态补偿的地理学特征及内涵研究[J]. 地理研究,2014(5):803-816.
[4]汪劲. 论生态补偿的概念——以《生态补偿条例》草案的立法解释为背景[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8+139.
[5]徐建英,刘新新,冯琳,等. 生态补偿中权衡关系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5(20):6901-6907.
[6]ENGEL S, PAGIOLA S, WUNDER S. Desigining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5(4):663-674.
[7]代明,刘燕妮,江思莹.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生态补偿标准——基于机会成本和佛冈样域的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18-22.
[8]胡熠,黎元生. 完善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立法思考[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116-118.
[9]COSTANZA R, D'ARGE, GROOT R,ET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15):253-260.
[10]周晨,丁晓辉,李国平,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视角[J]. 资源科学,2015(4):792-804.
[11]卢小丽.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2):115-120.
[12]陈仲新,张新时. 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 科学通报,2000(1):17-22+113.
[13]徐大伟,常亮,侯铁珊,等. 基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以辽河为例[J]. 资源科学,2012(7):1354-1361.
[14]程子良,蔡银莺,杨余洁,等. 不同类型功能区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意愿及差异性——以武汉、荆门和麻城为实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3):310-314.
[15]郑海霞,张陆彪. 流域生态服务补偿定量标准研究[J]. 环境保护,2006(1):42-46.
[16]毛占锋,王亚平. 跨流域调水水源地生态补偿定量标准研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18.
[17]胡仪元. 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补偿模式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2007(4):123-127.
[18]王军锋,侯超波,闫勇. 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对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7):101-106.
[19]徐永田. 我国生态补偿模式及实践综述[J]. 人民长江,2011(11):68-73.
[20]张志强,程莉,尚海洋,等. 流域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2(20):6543-6552.
[21]刘某承,李文华,谢高地.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生态足迹产量因子测算[J]. 生态学杂志, 2010(3):592-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