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栓成. 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4(5): 23-26. [2] 王瑜,武继磊.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北京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综述分析[J]. 人口与发展, 2015(5): 34-46. [3] 程必定. 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看雄安新区的设立[J]. 区域经济评论, 2017(5): 26-29. [4] 郝寿义. 作为国家级新区的雄安新区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J]. 区域经济评论, 2017(5): 29-31. [5] 陈耀. 雄安新区:新常态下优化中国空间结构的战略棋局[J]. 区域经济评论, 2017(5): 32-34. [6] 郑真真,杨舸.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J]. 人民论坛, 2013(11): 6-9. [7] 张耀军. 京津冀城市圈人口有序流动及合理分布[J]. 人口与发展, 2015(2): 33-38. [8] 封志明,刘晓娜. 中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研究[J]. 人口与经济, 2013(2): 3-11. [9] 陈建奇. 设立雄安新区的影响及战略价值[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7(9): 68-71. [10] 程恩富,王新建. 京津冀协同发展:演进、现状与对策[J]. 管理学刊, 2015(1): 1-9. [11] 陆杰华,卢镱逢. 首都经济圈推进中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C]. 学术前沿论丛, 2013:184-193. [12] 闫程莉,安树伟. 中国首都圈中小城市功能的测度与分类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14(4): 88-95. [13] 庞世辉.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J].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5(6): 12-15. [14] 姜鹏飞,翟瑞瑞,唐少清. 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京津冀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15, 37(7): 75-79. [15] 徐永利,赵炎.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产业逆梯度推移策略[J]. 河北学刊, 2014(4): 214-217. [16] 周毕文,陈庆平. 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转移[J]. 经济与管理, 2016(3): 9-12. [17] 陈耀,陈梓,侯小菲.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产业格局重塑[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 1-6. [18] 叶振宇.雄安新区与京、津、冀的关系及合作途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89-93. [19] 徐永利.雄安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69-73. [20] 杨菊华. 城乡分割、经济发展与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融入研究[J]. 人口学刊, 2011(5): 3-15. [21] 李一花,李静,张芳洁. 公共品供给与城乡人口流动——基于285个城市的计量检验[J]. 财贸研究, 2017(5): 55-66. [22] 魏丽华.雄安新区:比较、借鉴与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6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