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磊.中国扶贫开发政策演变(1994-2005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58. [2] 吕方,冯瑞英.“田野行政”视域下的县域精准扶贫[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1-89. [3] 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40-43+93. [4] 林雪霏.我国场域内的反贫困逻辑:基于多维理论视角[J].重庆社会科学,2014(9):43-52. [5] 杨亮承. 扶贫治理的实践逻辑[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23-127. [6] 方菲,张恩健.工具理性:精准扶贫实践困境的一个伦理学解释——基于我国中部地区Z村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16-122+158-159. [7] 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289-295. [8] 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57-163. [9] 汪三贵,殷浩栋,王瑜.中国扶贫开发的实践、挑战与政策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8-25+189. [10] 胡联,汪三贵.我国建档立卡面临精英俘获的挑战吗?[J].管理世界,2017(1):89-98. [11] 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51-156. [12] 朱长存,马敬芝.河北省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其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96-99. [13] 王振宇.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模式特征及多维视角改革构想[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1):8-15. [14] 夏嘉聪.精准扶贫背景下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12):74-75. [15] 周强,胡光志.精准扶贫的法治化及其实现机制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18-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