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3-10
基于共同富裕的健康扶贫政策优化
何文炯,张雪
2022, 47(1):  1-9.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1
摘要 ( 395 )   PDF (1331KB)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尤其是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中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健康扶贫将长期持续,因而需要基于反贫困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健康扶贫政策的三个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从“医疗帮扶”到“疾病预防”;从“最少受惠者”扩展到“次少受惠者”。据此,现阶段健康扶贫政策优化的重点如下: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实行个人医疗费用封顶制;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三是增强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四是关注贫困人口的心理健康;五是建设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平台经济发展“双失序”与共同富裕取向的财政治理选择
白彦锋,刘璐
2022, 47(1):  10-2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2
摘要 ( 425 )   PDF (1762KB) ( 1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进入数字化新常态,平台经济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在利益驱动下表现出一系列失序行为,带来了消费者权益受损、市场不公平竞争、收入分配差距及区域财力差距加大等结构性问题。不仅如此,平台经济在自身失序发展的同时还导致了诸多财政分配失序乱象,主要表现在欠发达地区强征管扭曲、发达地区税收漏征、财政过度返还、税收归属不当等方面,造成了平台经济发展的“双失序”,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对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参考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财政归属做法,将规模以上平台企业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税收收入收归中央,并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在税收调节的有效性不足时,可以参考中央企业的财政归属与利润收取模式,依据“适度从低、分类施策”原则对平台企业适当收取税后利润。在全面调控税费收入侧调节的基础上,优化转移支付、社会保障、财税激励等支出侧调控,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宪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法治保障
宋才发
2022, 47(1):  24-3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3
摘要 ( 523 )   PDF (1395KB)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全过程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有利于保证过程民主与结果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有效衔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全过程民主的阐释标准,形成中国人独有的民主话语体系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阐释力,凸显《宪法》规制的全过程民主的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依宪治国”“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宪法》是全过程民主得以实现的法治保障,《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宪法》实施。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是全过程民主的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统一是全过程民主的本质,宪法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证,全过程民主标志着美式民主神话的破产。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举措是:健全体现人民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基本人权制度,全面加强党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全过程民主的制度自信。
金代佛教与李纯甫学派的兴起及接受——兼谈对金代思想史、文学史的几点认识
何宗美
2022, 47(1):  34-48.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4
摘要 ( 418 )   PDF (1546KB)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代士人佞佛风气助生了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思想派别——思想史家称之为“王苏余派”,即李纯甫学派。因佛教在中国古代正统思想体系中的异端性质,作为金代影响深刻的思想家、文学家,李纯甫在接受史上不可避免受到批判和遮蔽。代表清代官学的《四库全书总目》极力批判其异端思想的“无忌惮”,主张雅正思想的元好问《中州集》则“讳而浑其词”。历史上受佛教因素牵连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在思想史、文学史中的接受中不免遭遇被削弱甚至最终由此消亡的命运,这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佛教还深刻影响古代文献的生成形态。《中州集》小传对人物叙写的刻意处理,使人物原本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性有所丧失,“现实诗人”变成了作者笔下的“理想诗人”,所谓“以诗存史”也并非客观的“存史”而是主观的“写史”。
视觉现代化——现代艺术背后的人类视觉观念(1)
史蒂凡·马耶夏克 文,曹晖译
2022, 47(1):  49-59.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5
摘要 ( 419 )   PDF (2627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初所发生的“视觉现代化”(modernising vision)转向源于自19世纪以来传统的视觉概念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旨在将人们从过时的观看习惯中解放出来,视觉的本质不应主要被理解为给定可见世界的机械再现模式,而应该从根本上被理解为由文化构造的、具有历史多样性的感知数据的生产性过程。现代艺术试图通过艺术品本身来创造一种现代化的视觉形式,艺术作品被定义为实现视觉现代化的手段或工具,画家试图用艺术来表达一种新的视觉观——观看中充斥着时间的流动,而绝不仅是一个明确的视觉顺序的实现;观看不是一个视觉固定化过程,而是更加有意识地、集中地观察世界。从丢勒式的空间中心透视观到塞尚式的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多重透视观,后者更加强调了观者的参与和观看的过程,这种观看方式的变化也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视觉现代化的探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2)
士在人间:中国传统贤能政治的哲学表达
李宏亮
2022, 47(1):  59-6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6
摘要 ( 334 )   PDF (1315KB) ( 1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贤能而治天下”是中国传统治国理念的显著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形态。这类“贤能”人物的世间生活状态,是由俊杰成为贤能的修炼之路,其生活态度也是“贤能”影响他人的重要途径。贤能政治的生活哲学理论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性论方面强调以德为上,总体向善;二是世界观方面讲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三是社会观方面提倡德位相配,差等有序;四是人生观方面强调达人济世,积极有为。这些哲学在世间的表达方式,共同诠释了中国传统贤能政治世俗存在的哲学形态。
论张栻的“万物一体”思想
牛磊
2022, 47(1):  66-7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7
摘要 ( 380 )   PDF (1354KB) ( 1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是儒家仁学史的一项重要理论创新。继承这一思想,湖湘学派的代表学者张栻从多方面对该命题进行了理论深化。人之心即“天道之在我者”,即是天理的呈现。既然人与万物都源自天地生生之意,便应通过一套“反身而诚”的功夫将仁爱精神“推”至万物,以实现“民胞物与”的目标。这种仁爱并非普遍无差别的兼爱、泛爱,它必须通过一套亲亲—仁民—爱物的实践予以实现。这种看似有所隔、有所分的爱有差等的实践方式,因其贯穿着儒学“一本”的精神,因而是真正的“廓然大公”。
潜在的“男权”——对丁玲创作中妇女解放问题的讨论
刘相美
2022, 47(1):  76-8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8
摘要 ( 411 )   PDF (1390KB) ( 1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丁玲的创作生涯与中国近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有着密切联系,她的生命轨迹与中国女性在解放道路上的缩影交织着。丁玲自始至终以现代女性的姿态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女性经验付诸文字与思想,塑造了一大批女性人物形象:觉醒的五四女儿梦珂、莎菲,在革命边缘生存的美琳、玛丽,从事革命工作的三小姐,处于革命体制中的贞贞,陷于阶级斗争中的黑妮等。表面上看是社会机制的不完善、革命体制的规约、阶级斗争等对女性造成压迫,给女性解放带来阻力,但丁玲自始至终为读者展现了一条男权中心主义的线索,不管披着何种外衣,男性主体的男权意识始终是压迫女性的最直接的武器。在对女性主体性的积极建构之外,丁玲对男权的解构、揭露与批判构成了丁玲思考妇女解放问题的另一个支点。
汉字部件的避让变形
张素格
2022, 47(1):  84-9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9
摘要 ( 363 )   PDF (1393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汉字演变到楷书日趋方正工整,为求字形的严谨清晰,组字部件会发生变形,如左部件的横变提、竖弯钩变竖提、捺变点、竖变撇,上部件的竖钩变竖、点变横、捺变点,下部件的撇变竖、捺变点,内部件的捺变点,这些变形都是为了避让另一个部件,以达到整字的方正严谨。汉字出于构形和美学的变形,本应该相同部件变形一致,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部分字形与变形规则仍存在不一致现象。在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避让变形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对部件变形的普遍规则予以归纳总结,对特殊字例逐字录出说明,以期为汉字教学和汉字信息化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概率算子“可能”的核心情态语义及其概率赋值手段
冯军伟
2022, 47(1):  92-10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10
摘要 ( 334 )   PDF (1390KB) ( 2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能”是一个概率模态算子,其核心情态语义特征为[+概率可能]。按照概率模态“概率值的连续标度法”,“可能”的赋值范围为“0<X<1”(X=可能,0=否定,1=肯定);在互动交际中,说话人可以通过添加程度限定词和其他情态表达形式的手段来对“可能”所表达的“概率可能”进行限定。
协同视角下公共卫生危机防控科学共同体的建构策略
赵新峰,王鑫
2022, 47(1):  101-11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11
摘要 ( 258 )   PDF (1696KB)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内外携手抗疫的大背景下,危机防控既被视为医疗健康问题,又被看作是科学问题。由于公共卫生危机防控工作的棘手性、专业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科学共同体的协同建构成为当务之急。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公共卫生危机防控体系中科学共同体缺乏对分布式力量的集聚,共同体之间缺乏合作机制,共同体构成要素之间缺乏交互共享。中国公共卫生危机防控科学共同体的建构应该秉承协同治理理念,本着系统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原则,着力推进跨共同体之间、科研主体之间以及学科体系之间的整合,依托跨学科、跨层级、跨领域、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攻关行动,致力打造协同共生的科学共同体。
生态功能区域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户艳领,李丽红
2022, 47(1):  112-12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12
摘要 ( 306 )   PDF (1493KB) ( 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厘清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推进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相匹配,对于生态功能区域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生态用地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曲线相结合,深入分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依据ROC曲线检验模型效果和界定最佳预测阈值。模型结果显示ROC曲线的Youden指数为32.7%,对应的预测阈值为0.41,模型效果较为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人口规模、承包土地规模、主要收入来源、土地归属认知、村庄地形、村庄类别、租金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并不限于经济因素的考量。
社会互赖理论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运行机制及路径
赵彦彬,桑路娟
2022, 47(1):  124-13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13
摘要 ( 248 )   PDF (1410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涉及多重利益主体的复杂工程,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协同互动,才能实现培育最优化。从社会互赖理论视域出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蕴进行分析,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运行机制,并提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共同体、提升精准培育效率、加强产教融合力度、完善培育激励制度等具体路径,助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顺利实施。
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科研发展的组织路径研究——基于2017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调查的实证分析
刘彦林,郭建如
2022, 47(1):  132-14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14
摘要 ( 260 )   PDF (1413KB) ( 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科研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新建院校从规划、资源、结构等方面进行组织转型能够推动应用型科研的发展。基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教师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二元罗吉斯特回归、夏普利值分解方法,研究发现学校层面组织转型深入对教师认为学校科研导向为应用型有显著影响;学校和院系两个层面系统协调转型才能使教师科研导向转为应用型;尽管组织转型对提高教师应用型科研项目比例的影响还较小,但学校为科研提供实验室或相应设施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参与应用型科研项目的比例。
空间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审视与优化路径
冯军,郑艳菊
2022, 47(1):  144-15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15
摘要 ( 320 )   PDF (1330KB) ( 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对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有着前提式的基础和意义。在空间理论视域下对大学生法治教育进行审视后发现,现有的大学生法治教育模式虽然有着明确的合理性,但却疏离于个体的经验与生活之外,学生的“身体在场”和“心理脱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空间的裂隙,较大地影响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上述问题,拟通过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为法治教育供需双方的空间交汇提供制度保障;发挥校园公共空间的隐性教育作用,开展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打造智慧教育系统,实现多重法治教育空间的协同;积极协同校内外育人空间,推动异质性资源空间的良性互动等优化路径,以期实现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卢翠荣,代俊兰
2022, 47(1):  152-16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16
摘要 ( 336 )   PDF (1341KB) ( 2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基于先进性、价值性、功能性、社会性的特点,与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要素耦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中还面临着新媒体建设投入不足、新旧媒体融合不够、新媒体多元渗透不强和创新方法不多等困境。解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中的新问题,可以采取“12345”的应对策略,即树立一种理念、实施两个融合、加强三项投入、运用四类符号、发展五种形态,使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活起来、实起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