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3-25
上一期   
语义制约语法刍议
陆俭明
2024, 49(2):  1-1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01
摘要 ( 77 )   PDF (1316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法问题说到底是语义问题,语义对语法的制约不仅体现在词语、特殊句法结构中,还体现在语篇组织甚或语篇透露的“文化背景”上;不仅现代汉语语法受制于语义,古代汉语语法亦然。丰富的具体实例剖析展示了语义影响制约语法的丰富与复杂性,这也造成“似乎至今没有人深入探究过语义和语法的关系”的窘境。然而,认识“语义制约语法”很重要,这就要求研究者在考察、描写或解释某个语法现象时自觉地追究语义是如何制约语法的。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人化自然理论
宫敬才
2024, 49(2):  12-2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02
摘要 ( 71 )   PDF (1312KB) ( 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人化自然理论,论说者的简单化理解使其丰富的内涵被抛入视野黑洞之中。回归文本,原生态检视的结果是如下内容:人化自然是人类的基本问题,意谓人类生存的前提是人化自然;变自然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之处;人化自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区分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与传统哲学中的自然理论相比,人化自然理论已消除了传统哲学自然理论中的客观性陷阱,使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人化自然秉有多重属性,如主体属性、预设属性、法权属性和文明属性等。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的边界处于变动过程之中,前者的边界不断扩张,后者的边界逐步退缩,因而形成人化自然的客观辩证法。人化自然的特质之一是作为主体的人发明并利用中介。人化自然的主要成果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但具体性结果层面显现出多种性质,其中包括对人类有害的性质。人化自然的哲学评价标准是“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
新阶段文旅消费潜力释放与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宋瑞, 杨晓琰, 谢朝武, 邢慧斌
2024, 49(2):  22-36.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03
摘要 ( 57 )   PDF (1369KB) ( 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燕赵文脉谱系中的白洋淀作家群
刘勇,陈蓉玥
2024, 49(2):  37-4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04
摘要 ( 77 )   PDF (1304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洋淀作家群”是生长在河北大地上,继承了燕赵文脉传统,并不断涌动向前吸收时代新质的一个文学团体,他们的创作是燕赵文化在现当代的余响,是河北古老历史底蕴的现代演绎。考察白洋淀作家群发生发展、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态,在河北文学的精神谱系中寻找白洋淀文学的历史定位,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冀中平原的时代变革与文化记忆,从而为河北孕育独特的现代文化品格提供文学支撑,推动-〓文学研究地域文学与文化专栏主持人:刘勇主持人语:地域文化、区域发展、地方路径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话题,这是因为国家发展战略出现了重大调整,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以及成渝都市圈等一些地域发展的调整和变化,带来了与之相关的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新态势。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区域发展和文化、文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在各个方面突显出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远远不只是一个区域规划、经济建设的问题,而是越来越展现出文化建设,包括文学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过程中,文化先行是一个关键问题,甚至可以说,文化不仅要先行,而且要如影随形、贯穿其中。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京津冀三地千年大计与顶层设计的建造,还需要更多地看到文化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承传作用,特别是文学所具备的思想与精神的引领作用。出于这种考虑,我们以“地域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为核心组织了这三篇文章。《燕赵文脉谱系中的白洋淀作家群》考察燕赵文化谱系的现当代演绎,以白洋淀作家群的发生发展、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态为研究对象,聚焦河北文学与文化发展的源远流长,为河北孕育独特的现代文化品格提供文学支撑。《江南社会史视野中的“农村三部曲”》以社会史的视野,透视茅盾的江南地域经验和社会政治意识、社会科学理论以及社会史兴趣,丰富了现代江南文学图景的内在肌理,打开一条突破江南文学研究的既定框架的社会史路径。《旅行书写与“想象”生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游记中的“风景”》探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游记”背后潜藏的意识形态乃至政治想象,加强对“风景”作为“认识装置”的理解,为揭示实用性非虚构文体与文学想象的关系提供了可能。燕赵文脉谱系中的白洋淀作家群 刘〓勇,陈蓉玥(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白洋淀作家群”是生长在河北大地上,继承了燕赵文脉传统,并不断涌动向前吸收时代新质的一个文学团体,他们的创作是燕赵文化在现当代的余响,是河北古老历史底蕴的现代演绎。考察白洋淀作家群发生发展、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态,在河北文学的精神谱系中寻找白洋淀文学的历史定位,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冀中平原的时代变革与文化记忆,从而为河北孕育独特的现代文化品格提供文学支撑,推动-〓收稿日期:2024-01-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文脉谱系与‘大京派’文学建构研究”(18ZDA281)〓作者简介:刘勇(1958—),男,江苏南京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陈蓉玥(1997—),女,山西太原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京津冀三地“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的协同发展。
江南社会史视野中的“农村三部曲”
凤媛
2024, 49(2):  46-56.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05
摘要 ( 165 )   PDF (1342KB)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三部曲”是茅盾将他的江南地域经验和社会政治意识、社会科学理论,以及社会史兴趣进行有机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三部曲”集中体现了茅盾对经济生活的高度关注,“眼光向下”的分析路径,以及书写“整体的历史”的追求,纵横捭阖地勾勒出1930年代江南农村和乡镇社会政治、经济、农事、风俗、祭祀、礼仪等多重图景,涉及社会阶层变动、地方权力博弈、底层对统治阶层的反抗等多重政经脉络的演进。作品在贡献出一幅1930年代江南农村和乡镇社会“整体的历史”的缩微图的同时,也打开了现实江南世界的历史纹理和日常褶皱,为现代江南文学的书写和地域文学研究提供了创作手法上的借鉴和研究路径上的启示。
旅行书写与“想象”生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游记中的“风景”
李跃力
2024, 49(2):  57-66.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06
摘要 ( 58 )   PDF (1364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批海内外人士纷纷探访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地区,写下了为数甚巨、流传甚广的“陕北游记”,“风景”是游记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对“陕北游记”中感性存在的“风景”进行探究,不仅使我们丰富和加强对“风景”作为“认识装置”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揭示实用性非虚构文体与文学想象的关系提供了可能。陕北游记中的“风景”包含了丰富的“风景政治”内涵,其背后潜藏复杂的意识形态乃至政治想象,纪游者也绝非风景的简单记录者,而是某种意义上的风景的创造者。域外旅行者笔下的“风景”则提供了一种带有“东方乌托邦”色彩的跨文化想象。“风景”和“想象”实际上构成了一种互动互生模式,“风景”构建并刺激了一种“新中国”想象,后者又为前者提供了一种先在的眼光或“认知装置”。
意象与世界——叶朗“美在意象”论的两个会通
肖鹰
2024, 49(2):  67-72.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07
摘要 ( 110 )   PDF (1306KB)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在意象”是叶朗先生在21世纪初提出的美学命题,这个命题不仅是对“美是什么”这个美学原理的核心问题的回答,而且也是对中国美学传统精神的历史提炼和对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国际对话。作为“生存论上的复归观念”,“美在意象”命题不仅打通了现代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在存在精神层面的对话,而且也充实、明朗了审美活动作为人生境界提升的人文价值。
“意象”的“是”与“非”
韩伟
2024, 49(2):  73-8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08
摘要 ( 62 )   PDF (1310KB)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其进入学术话语体系的过程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作为中国美学学科化的副产品,“美学范畴”与“意象”实现了历史融合,这种融合既具有学理上的合理性,也不乏中西碰撞的偶然性。中国美学的“艺术美学”特征,使意象陷入了人为设定的“美学”与“艺术学”藩篱,这种划分的必要性有待商榷,“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体系”是意象研究的合理策略。意象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中蕴含着艺术思维中超时空、超门类艺术的共性质素,因此开展意象创构与生理学、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是进行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现代转化,甚至确定未来美学研究走向的可行路径。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关键是实现跨界组织实体化运作
匡瑛,朱正茹
2024, 49(2):  81-92.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09
摘要 ( 102 )   PDF (1341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政策牵引和实践演绎的相互作用下,展现了由松散到紧密、由浅层次到深层次的演变历程。但长期以-〓教育学研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区域治理与制度突破专栏主持人:匡瑛主持人语:产教融合是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和主体模式,它承载了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使命与构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和组合式激励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各类资金渠道对职业教育投入稳步提升,产业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在这一目标达成过程中,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和分析。因此,本栏目聚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区域治理与制度突破”这一主题,编发三篇论文。其一通过回顾产教融合的嬗变历程和现实瓶颈,针对长期以来产教“融而不合”、校企“跨而不实”的现实困境,以制度突破为基本前提,推进跨界组织实体化运作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关键,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其二针对市域产教联合体组织性质与机构特征的四大挑战,借助公共价值创造理论的独特视角及其战略三角模型框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需要不断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整合多元利益诉求,凝聚公共价值共识;完善协同共治机制,夯实公共价值创造基础;改进评价方案,促进公共价值成就共享。其三聚焦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区域行动与治理,以长三角一体化为案例,全面剖析了从治理模式转向元治理背景下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成效与瓶颈,提出要建构实体性嵌入的制度框架、重构统一性尺度的标准体系,打造多样化类型的办学格局,创新校企“双元”的协同育人机制,优化重点性支撑的政策保障。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关键是实现跨界组织实体化运作匡〓瑛,朱正茹(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政策牵引和实践演绎的相互作用下,展现了由松散到紧密、由浅层次到深层次的演变历程。但长期以-〓收稿日期:2024-01-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及其与普通教育‘双轨制’‘双通制’体系构建研究”(VJA200003)〓作者简介:匡瑛(1978—),女,上海人,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比较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政策、工作场所学习。朱正茹(1988—),女,安徽六安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来,产教“融而不合”、校企“跨而不实”的现实困境始终难以破题。伴随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新型产教跨界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以制度突破为基本前提,推进跨界组织的实体化运作成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关键。而实现这一点,需要跨界组织具有符合实际的组织结构、发挥实效的主导权力、约束有力的职责分工、稳定的利益共享机制、有效的激励保障政策,也需要多方主体协同有效的共建共治。
公共价值视域中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协同治理
唐智彬
2024, 49(2):  93-102.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10
摘要 ( 86 )   PDF (1322KB)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探索,承载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使命与构想,但由于联合体主体价值取向多元特征造成组织行为复杂化、信息不畅降低组织资源均衡配置、组织目标难以整合当下需求与面向未来以及利益分歧可能消解组织发展动力等问题,亟待推动产教联合体协同治理。从公共价值创造视角看,协同治理通过促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各方资源整合与提升配置水平,确保管理政策制定的程序和实质合法性,持续优化市域产教联合体机构内外部协调关系以及强化应对外部环境挑战的应变和灵活性,进而实现高水平的公共价值创造。以协同治理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公共价值创造需要不断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整合多元利益诉求,凝聚公共价值共识;完善协同共治机制,夯实公共价值创造基础;并通过改进评价方案,促进公共价值成就共享,以协同治理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推动职业教育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公共价值创造。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区域行动与治理策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推动现代化的模式分析
李鹏
2024, 49(2):  103-11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11
摘要 ( 55 )   PDF (1571KB)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长三角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采用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模式,先后经历了“民间组织局部合作”“政府主导多元协同”和“嵌入性一体化发展”三个阶段。如今,迈向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阶段,治理模式也从协同治理转向了元治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长三角职业教育高质量一体化成效明显,但行政管理的“漏斗式竞合关系”、经济发展的“诸侯式分布格局”,以及社会网络的“捆绑式合约链接”制约了长三角职业教育的协同治理,也延缓了高质量一体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此,长三角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要建构实体性嵌入的制度框架、重构统一性尺度的标准体系、打造多样化类型的办学格局、创新校企“双元”的协同育人机制、优化重点性支撑的政策保障。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法
宋才发
2024, 49(2):  114-12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12
摘要 ( 31 )   PDF (1366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全面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行动规范,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是全体人民共享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引,农业强国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稳固根基,推进共同富裕成为诠释执政党治国理政奋斗历程的最佳注解。劳动创造幸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绿色生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医养结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在共同富裕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最佳的人权表达。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遵循,扩大社会公众参与范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路径,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方式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监督。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李林
2024, 49(2):  125-136.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13
摘要 ( 154 )   PDF (1348KB)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当前社会领域发展的重点。基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相互关系,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理论逻辑,认为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及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价值指引与长期目标。采用文献研究及调查方法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在产业基础、人居环境、文化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层治理方式等领域中城乡差距较大,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存在挑战。基于此,从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及文化建设、建设宜居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弥合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法问题——分析框架与纾解方案
刁佳星,冯晓青
2024, 49(2):  137-149.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14
摘要 ( 59 )   PDF (1417KB)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写就于机器创作存在于想象年代的著作权法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权利归属以及人工智能利用版权材料的法律定性问题,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关键议题。基于功利主义、人格理论、认知成本与域外经验的分析框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具备获得作品资格的可能。基于信息成本、介入程度、负外部性以及域外经验的分析框架,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应以约定优先,法定缺省规则则依各方介入程度确定。基于交易成本、制度优势、社会福利以及域外经验的分析框架,应当引入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
海河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精神特质
杨昊
2024, 49(2):  150-16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15
摘要 ( 70 )   PDF (1331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河文化因水而生,是海河人民创造的历史文化产物,具备大河文化的特征,又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海河文化的历史演进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有艰难的嬗变转型,更有新时期的创新蝶变。海河文化代表了北方文化的雄豪充实,其精神内核和独特气质包括任侠尚义的家国情怀、兼容并蓄的和合精神与创新务实的奋斗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