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9-25
宋代刑部建制述论——制度史的静态研究
龚延明
2016, 41(5):  1-9.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01
摘要 ( 778 )   PDF (6418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宋刑部之制,沿袭隋、唐。在宋代,刑部之职能变化,分两个阶段:北宋前期,刑部官员无职事;刑部之权,为审刑院与纠察在京刑狱司所分。但刑部并非空壳,尚掌有昭雪天下死罪之司法权,及犯罪免职官员经赦重新叙用等职事。为宋初四家中央司法机构之一,则大理寺为最高审判机构;审刑院为复议大理寺断案机构;刑部为大辟复核机构;御史台为刑法最高监督机构。元丰五年,行新官制,刑部尚书、侍郎及其所属四司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郎中、郎中、员外郎,官复原职。职掌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之政令。元丰改制之后,中央司法机构由四家简为二家,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则为司法监督机构未变。天下奏案,必断于大理寺,详议于刑部,然后上之于宰执,决之于皇帝,这就是元丰改制后,确立的宋代刑事审判制度。这也从刑政方面,体现了宋代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南宋江防体系的构成及职能
黄纯艳
2016, 41(5):  10-17.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02
摘要 ( 682 )   PDF (6045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宋立国江南,江防成为事关国家存亡的要务。南宋构建了以江防为根本,川陕荆襄为屏障,淮防为藩篱,海防为辅助的对金防御体系,建立了专门的江防水军和多层次的江防要塞体系。在对金防御和弹压水贼中,南宋的江防体系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但其轻上游,重下游的缺陷导致蒙古从鄂州突破江防,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慈善组织的概念界定、制度创新与实施前瞻
杨思斌,李佩瑶
2016, 41(5):  18-2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03
摘要 ( 573 )   PDF (5458KB) ( 2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慈善组织概念以及制度创新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慈善法实施的重要保证。慈善法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对慈善组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慈善组织成为了法律概念。慈善法明确了慈善组织的登记制度,改变了原有的“双重管理制度”;规定了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为实现慈善组织的自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将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制度,实现了慈善监管方式的变革。慈善法的实施需要制定慈善组织的组织形式与登记管理的具体规定与办法,出台有关慈善组织法人治理的国家标准,对接年报制度与慈善监管体系,实现对慈善组织与慈善活动的有效监管。
我国慈善信托法律规制的变迁与完善
栗燕杰
2016, 41(5):  25-3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04
摘要 ( 483 )   PDF (4702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慈善信托是当代慈善发展的基本运作模式,是调动市场力量与社会资源参与慈善的有力工具。《信托法》上的公益信托名实不符且不能适应慈善信托的发展需要,为此《慈善法》最终专章规定了“慈善信托”以期矫正。在《信托法》有关规定尚未正式宣布失效的背景下,慈善信托配套法规政策的出台完善是应重点关注并需要审慎处理的焦点问题。应本着《慈善法》的理念目标、基本原则,从放宽认定标准、设置监管分工、明确受托人、监察人的资格及权利义务、完善扶持促进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具体制度机制的科学性与操作性,促进中国慈善信托的持续健康发展。
美国个人慈善捐赠税制安排的现状、特点与启示
陶冶,陈斌
2016, 41(5):  32-4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05
摘要 ( 553 )   PDF (5936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慈善事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慈善税制也一直被认为是推动其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联邦层面与个人慈善捐赠相关的税制安排包括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遗产税和赠与税。个人慈善捐赠的税制安排具有四个特点:完整的征税体系;通过不同的税前扣除比例引导捐赠取向;激励富人捐赠的高额累进税率;自主申报并允许自由选择扣除方法。为了解决我国现行个人慈善捐赠税前扣除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设置不同的扣除比例引导慈善捐赠、制定不同的扣除方法供捐赠者选择、适时建立遗产税制度并制定遗产捐赠的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哲学分析框架问题(续完)
宫敬才,吴学飞
2016, 41(5):  41-48.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06
摘要 ( 778 )   PDF (6285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研究和争论展开于三个领域:文献学、政治经济学和哲学。就哲学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说,人们涉及到了众多论题,劳动异化说,自由时间说,社会本体论说,黑格尔哲学痕迹说等,不一而足。相对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思想实际而言,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明显可见:没有在自觉意识层面提出和探讨其中的哲学分析框架问题。这里的哲学分析框架是主体、客体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运用这一哲学分析框架透视资本主义生产运行的三个过程: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的流通过程,即货币资本与劳动能力相交换;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即商品资本与货币相交换。结果令人叹为观止,资本主义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本质、阶级本质、法权本质、人学本质和社会历史本质逐一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总体看,《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具有无可替代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学价值,对于我们现有的学术研究范式提出了诸多挑战,回应这些挑战是我们的学术责任。
论罗光“生命哲学”体系的主脉
程志华,丁立磊
2016, 41(5):  49-5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07
摘要 ( 421 )   PDF (4182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光从本体概念入手,基于“创生力”与“创造力”的区分,探讨了一般实体及“单体”的成因,从而建构起“生命”之宇宙演化图景。进而,他基于三种生命类型的区分,设计了人的三种生命样态,由此而示明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永恒追求路径。此乃罗光“生命哲学”体系的主要脉络,由它我们可以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骨干。
宋代画评中的艺术伦理思想及其生命蕴涵
刘桂荣
2016, 41(5):  55-6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08
摘要 ( 502 )   PDF (4069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宋代画评中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画评家倡导的“胸中士气”和“心胸的涵养”是艺术心胸的成就,强调的是个体人格的建构,体现了自我生命的确认;立品和载道则是基于作品展开,在作品与创作者及天地宇宙关联中生发作品的价值意义;而“大其心”“观生意”“尽物性”“比德”等品评思想彰显的是天地之大德,凸显了宋代艺术伦理的大生命视域。
从“本体”到“本位”——张君劢“中国文化走向问题”脉系梳点
史育华
2016, 41(5):  61-6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09
摘要 ( 493 )   PDF (3463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君劢关于中国文化走向问题是当前中国哲学界需要再次探讨的新儒学问题。在围绕这一问题的众多已有界定中,学者们往往从“精神自由”的字面表达来界定张君劢文化哲学研究的立场、方法和归宿,这致使其割裂了张君劢文化建设总纲领中“精神自由”与“民族文化”的内涵与指向的本质关系。张君劢文化哲学脉系的本原价值是将“人生观”作为民族文化的基础,将“学问之独立王国”的建立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问题,将“民族活力”作为立国之道的根本途径,而“民族活力”的激发来自于儒学复兴,这一路径的终极指向在于挽救民族危亡。
因天立极,民为邦本——以《临》《观》为例看《周易》治国理政思想
董业铎,赵东阳
2016, 41(5):  66-7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10
摘要 ( 535 )   PDF (3629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易》为明道之书,以《临》《观》两卦为例探究其治国理政思想。就两卦之象和卦爻辞来看,《周易》治国理政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治国安邦,以民为本;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三、顺天应人,诚敬化民;四、允执厥中,贞正行难;五、选贤举能,知人善任;六、观民设教,考正得失;七、教思无穷,保民无疆。
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系统耦合机理及其动力机制
孙健夫,阎东彬
2016, 41(5):  72-78.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11
摘要 ( 449 )   PDF (4903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关京津冀城市群及其承载力的研究变得日益丰富且深入。已有研究多关注对承载力内涵以及单项承载力承载区间的数量计算,而忽视了对综合承载力系统的耦合关系的研究。以“耗散结构论”“协同理论”和“突变论”等系统演化理论为支撑,通过构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系统耦合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系统耦合机制及动力机制进行客观描述及剖析,为承载力研究框架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指导。
京津冀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共生机制
苗泽华, 陈永辉
2016, 41(5):  79-8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12
摘要 ( 432 )   PDF (4020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京津冀是我国非常重要而又典型的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共生是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诸方面的协同与合作,经济协同是主导,生态协同是基础,社会协同是目的,其关键是京津冀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共生模式的形成及其共生机制的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级战略,需要遵循共生规律,以互利共生为主导,科学界定京津冀三方的责权利,做好顶层设计,搞好战略部署,落实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全面推进京津冀在生态共生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共赢与社会共荣。
“一带一路”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测度与评价
马文秀,乔敏健
2016, 41(5):  85-9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13
摘要 ( 515 )   PDF (5198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构建投资便利化测评体系,采用《全球竞争力报告》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0-2015年包括“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评比较。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受金融服务的影响最大,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状况受制度环境的影响最小;“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差异明显,非平衡性特征突出,总体上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加强政策沟通,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健全金融服务体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我国地方税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完善对策
李克桥
2016, 41(5):  95-10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14
摘要 ( 445 )   PDF (4140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地方税收体系中失去了主体税种,房产税等小税种难以承担支撑地方税收体系大任,作为直接税的所得税虽然占有比例较高,却都属于共享税。我国地方税体系之所以难以建立,除了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客观条件外,主要是其在税制建设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如法治建设落后、配套制度不健全、征管机制不完善等。在这一背景下,从我国地方税收收入影响地方财力保障的程度入手,对我国地方税体系建设中的制度性障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基本对策。
金融生态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李媛媛,董鹏
2016, 41(5):  102-11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15
摘要 ( 460 )   PDF (4641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把握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命脉,发挥“输血”和“造血”的功能。基于2005—2014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金融生态系统和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系统耦合度模型和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测度各地区金融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及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金融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和新型城镇化质量均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空间差异;金融生态系统耦合与新型城镇化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金融生态系统耦合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得也更加明显。因此,各地区应注重金融生态系统耦合协调以及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双重提升,以实现二者的互动发展。
葛译《生死疲劳》中的误译现象与中国文化译介策略
张森,张世瑾
2016, 41(5):  111-116.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16
摘要 ( 547 )   PDF (3911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莫言的作品在海外的流行离不开葛浩文的英译。葛浩文是莫言小说唯一的英译者,他的译本提升了莫言在海外的文学声望和文学地位。然而笔者在仔细阅读葛浩文的译本之后,发现确有一些翻译不恰当之处。现以《生死疲劳》葛氏译本为例,分析葛浩文在英译莫言小说时所出现的误译现象,探究其误译根源,也为翻译界敲响警钟,进而探讨中国文化的译介策略。
由《全三国文》中《诗经》征引看诗经学的文学转向
杨青芝
2016, 41(5):  117-12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17
摘要 ( 500 )   PDF (3533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考察《全三国文》中各类文章征引《诗经》的情况,指出诗经学文学转向的四方面表现:一,较之汉代诗经学注重教化大义的解释,三国文章中的《诗经》征引成为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文学手法与技巧;二,《诗经》中被称颂的历史人物在三国文中成为审美符号,部分被寄托大义的词语成为充满感情色彩的成语、惯用语;三,三国文作者引用经学家的解释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体悟;四,三国文作者摆脱以《诗经》为“经”的传统,将自己对诗的理解运用到文章中,并将部分诗句作为典故来使用。由此可见三国诗经学出现了文学转向的新趋势,融入了魏晋文学自觉的潮流。
文同枯木题材“诗意画”及诗意境界
于广杰
2016, 41(5):  122-128.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18
摘要 ( 565 )   PDF (4688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枯木”题材“诗意画”是北宋诗画交融之文人墨戏的重要类型,源于盛唐以来山水画中的寒林古木和松石小景,而新变于文同。他的“枯木”绘画一变唐法,描绘古木全景,以竹石点缀其间,奇古简重,意兴盎然,与其诗歌创作同一机杼,是其学养品德,志趣性情的诗意表现。文同的“枯木”绘画,下开苏轼枯木怪石,为诗画交融诗学思想和艺术实践拓开了新的意境空间,丰富并推动了北宋“诗意画”创作的发展,对元明以后枯木题绘画的创作影响也至为深远。
徐陵诗歌的审美艺术
梁成龙
2016, 41(5):  129-13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19
摘要 ( 435 )   PDF (3232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徐陵诗歌在艺术层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的诗歌声律非常严谨,诗句的合律程度极高,超出了同时代其他诗人,并且出现了成熟的律诗。在用韵方面和谐细腻,达到了唐代诗人的用韵水准。俳偶艺术工整稳妥,精细巧妙,时常出现新颖奇特的对仗形式,甚至还用了不少“借对”和“流水对”。用典稳妥切当,多以熟典入诗,引用典故能融于诗境之中,密合无垠,不著痕迹,达到令人不易觉察的妙境。声情茂美,相得益彰,诗人以声情传达诗情,使格调美与意境美相互融合,韵味悠长。
西南联大学生智性生活寻绎
王喜旺
2016, 41(5):  134-14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20
摘要 ( 497 )   PDF (7448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南联大学生智性生活的丰盈从根本上来说源于学生炽热的救亡热情对求知热望的驱动,再加上联大教师所构建的探究性教学的理性触发与联大教师在同事的课堂上听课时所展现出来的求知热诚的感染,师生之间亲密关系的支撑,使得联大学生的智性生活在课堂上的精神畅享、自主的阅读空间中的沉迷、与教师进行的智性游谈、和同学展开的激烈论辩中,展现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风姿。学生如此丰盈的智性生活,不但在悄然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智性趣味”,还养成了其难能可贵的爱智品格。联大学生在学生时代便具有的这些生命品性,成为其走上不倦的探索之路,不断开辟新的学术疆域的坚实基础。
专题式教学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沙占华,柴素芳
2016, 41(5):  144-148.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21
摘要 ( 443 )   PDF (3574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式教学是适合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方式,专题式教学可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教学内容与授课教师知识结构的矛盾、教材内容重复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矛盾、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通常包括教学准备、课堂讲授、考核、教学评价等几个环节。完善专题式教学,应精心设计和完善专题内容,下力气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团队意识,积极探索辅之专题式教学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专题式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
我国移动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发展研究
李颖,史辉
2016, 41(5):  149-15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22
摘要 ( 408 )   PDF (3784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移动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对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延展移动数字档案信息服务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移动数字档案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而从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过程等方面分析当前移动数字档案信息服务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推动移动数字档案信息服务良性发展的策略。
以资产为中心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陈兰杰,鲍玉静
2016, 41(5):  155-16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5.023
摘要 ( 396 )   PDF (4458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在经历了文书记录管理模式、以控制信息流为主的技术管理模式、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之后,正在迈向以资产为中心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阶段。阐述了政府信息资产管理出现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特征,并从制定政府信息商业化发开相关法规、设立专门的信息资产管理机构、实施数据开放,盘活数据资产、鼓励多方主体参与信息资产开发、建立政府信息资产管理绩效评估机制五方面提出了以资产为中心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推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