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50 ›› Issue (6): 106-114.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5.06.011
• 教育学研究 • 上一篇
林成华,卢新宇
LIN Chenghua,LU Xinyu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博士作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关键力量,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基于对25所试点-〓教育学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制度创新与类型分化专栏主持人:郭卉(华中科技大学)主持人语: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刻进程中,教育、科技与人才的联动效应日益凸显。无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突破,还是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都对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要求。如何在制度供给、类型定位与能力建构层面实现整体创新,已成为当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核心议题。本专栏汇集三篇研究成果,分别从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层级展开,形成了纵贯全链条的人才培养图景。林成华、卢新宇的研究,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剖析我国工程博士培养的结构失衡与模式困境,提出“产教双螺旋”育人模式和多元评价体系,回应了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的矛盾。郭卉、邢少乐的文章,以英德比较为镜,揭示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深陷“学术漂移”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发展“职业本位”的制度逻辑,为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在“职业性”与“高等性”的平衡中提供了制度启示。李政的研究,以技术学范式为视角,厘清“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构建横向、纵向与径向三类复合能力模型,并提出基于校企协同的培养路径,为职业教育一线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建构与实践指南。三篇文章共同指向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中探索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制度创新与类型分化,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亟须在纵向贯通与横向分化中重构人才培养体系,使教育真正成为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制度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导向下我国工程博士培养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林成华,卢新宇(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58)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博士作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关键力量,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基于对25所试点-〓收稿日期:2025-07-2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学科交叉平台博士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创新研究”(BIA230181)〓作者简介:林成华(1979—),男,浙江苍南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人才政策、研究生教育。卢新宇(1996—),女,河北唐山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科技人才政策、研究生教育。林成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导向下我国工程博士培养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6期高校的系统调研和14份产业政策文本的结构化分析,进而深入剖析了我国工程博士培养面临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培养规模与产业需求存在显著缺口,年均供需差额逐年攀升;培养模式与产业实践严重脱节,企业深度参与不足;培养内容滞后于产业技术发展3~5年;企业参与培养面临成本高、激励少、风险大等制度性障碍。基于问题导向,提出构建产业需求导向的动态调整机制、创新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搭建高水平工程实践平台、建立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完善企业参与激励机制等系统性对策,为推动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改革、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