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RUGMAN,PAUL.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s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483-500. [2] DURANTON G,PUGA D.From Sectoral to Functional Urban Specialisation[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5(2):343-370. [3] 闫程莉,安树伟.中国首都圈中小城市功能的测度与分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30(4):88-95. [4] 刘浩,马琳.1992-2013年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溢出效应[J].经济问题探索,2016(11):59-66. [5] 刘金雅,汪东川,张利辉,等.基于多边界改进的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J].生态学报,2018,38(12):4192-4204. [6] 史雅娟,朱永彬,黄金川.中原城市群产业分工格局演变与功能定位研究[J].经济地理,2017,37(11):84-91. [7] 马燕坤.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功能分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21):26-44. [8] 徐泽,张建军,李储,等.基于生态位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功能竞争力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4):167-175. [9] 赵勇,白永秀.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测度与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18-30. [10] 姜博,修春亮,赵映慧.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外向服务功能测度与比较[J].人文地理,2009,24(4):62-65. [11] 邓春玉.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广东省城市化空间均衡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12):38-45. [12] 王建军,吕拉昌.基于县域基本单元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空间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3):302-306. [13] 肖金成,杨开忠,安树伟,等.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区域经济评论,2018(5):1-9. [14] 陈丽莎,孙伊凡.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效衔接的公共服务供求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