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49 ›› Issue (2): 37-45.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4.02.004
• 文学研究 • 上一篇
刘勇,陈蓉玥
LIU Yong,CHEN Rongyue
摘要: “白洋淀作家群”是生长在河北大地上,继承了燕赵文脉传统,并不断涌动向前吸收时代新质的一个文学团体,他们的创作是燕赵文化在现当代的余响,是河北古老历史底蕴的现代演绎。考察白洋淀作家群发生发展、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态,在河北文学的精神谱系中寻找白洋淀文学的历史定位,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冀中平原的时代变革与文化记忆,从而为河北孕育独特的现代文化品格提供文学支撑,推动-〓文学研究地域文学与文化专栏主持人:刘勇主持人语:地域文化、区域发展、地方路径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话题,这是因为国家发展战略出现了重大调整,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以及成渝都市圈等一些地域发展的调整和变化,带来了与之相关的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新态势。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区域发展和文化、文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在各个方面突显出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远远不只是一个区域规划、经济建设的问题,而是越来越展现出文化建设,包括文学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过程中,文化先行是一个关键问题,甚至可以说,文化不仅要先行,而且要如影随形、贯穿其中。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京津冀三地千年大计与顶层设计的建造,还需要更多地看到文化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承传作用,特别是文学所具备的思想与精神的引领作用。出于这种考虑,我们以“地域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为核心组织了这三篇文章。《燕赵文脉谱系中的白洋淀作家群》考察燕赵文化谱系的现当代演绎,以白洋淀作家群的发生发展、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态为研究对象,聚焦河北文学与文化发展的源远流长,为河北孕育独特的现代文化品格提供文学支撑。《江南社会史视野中的“农村三部曲”》以社会史的视野,透视茅盾的江南地域经验和社会政治意识、社会科学理论以及社会史兴趣,丰富了现代江南文学图景的内在肌理,打开一条突破江南文学研究的既定框架的社会史路径。《旅行书写与“想象”生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游记中的“风景”》探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游记”背后潜藏的意识形态乃至政治想象,加强对“风景”作为“认识装置”的理解,为揭示实用性非虚构文体与文学想象的关系提供了可能。燕赵文脉谱系中的白洋淀作家群 刘〓勇,陈蓉玥(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白洋淀作家群”是生长在河北大地上,继承了燕赵文脉传统,并不断涌动向前吸收时代新质的一个文学团体,他们的创作是燕赵文化在现当代的余响,是河北古老历史底蕴的现代演绎。考察白洋淀作家群发生发展、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态,在河北文学的精神谱系中寻找白洋淀文学的历史定位,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冀中平原的时代变革与文化记忆,从而为河北孕育独特的现代文化品格提供文学支撑,推动-〓收稿日期:2024-01-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文脉谱系与‘大京派’文学建构研究”(18ZDA281)〓作者简介:刘勇(1958—),男,江苏南京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陈蓉玥(1997—),女,山西太原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京津冀三地“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的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