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西北汉简所见“为家私市”考
    苗润洁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36-4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05
    摘要414)      PDF(pc) (1300KB)(727)    收藏
    西北地区出土简牍中有关于“为家私市”的记载,多集中在肩水金关汉简和居延汉简的“关传”中。“为家私市”的路线与汉代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民风民俗紧密相关,这种贸易行为反映了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证明了《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不同自然经济区域的往来。“为家私市”作为一种中小规模的长途贩运贸易,为研究汉代民间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网红直播带货营销机制研究——基于品牌价值共创视角
    沈占波,代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125-13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14
    摘要1255)      PDF(pc) (1391KB)(655)    收藏
    受益于数字化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发展,国内各类直播APP与直播门户网站随之兴起,网红直播带货营销也应运而生。基于品牌价值共创视角,研究了网红直播带货营销机制,认为网红直播带货营销是消费者参与下的多品牌价值共创互动行为,是对消费者品牌体验价值的重塑。消费者主要与网红个人品牌、待售产品(服务)品牌、直播平台品牌展开价值共创,其中网红个人品牌发挥着品牌价值纽带作用,将各方有效链接,信息流与物流则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消费者品牌偏好决定了各方在网红直播带货营销中的品牌价值共创路径。消费者偏好网红个人品牌时,应以直播内容营销为核心,重视消费者情感体验;消费者偏好待售产品品牌时,应以品牌社群营销为核心,重视消费者产品体验;消费者偏好带货平台品牌时,以品牌电商营销为核心,重视消费者购物体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宋元山水画“平远”图式的美学意蕴
    刘桂荣,王肖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11-17.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02
    摘要575)      PDF(pc) (1257KB)(444)    收藏
    “平远”观念由北宋郭熙提出并得到当时文人的接受和倡扬,进而宋元山水画的图式结构由宋前期的“高远”“深远”而转向了“平远”。“平远”图式呈现为视觉、虚实和时空图式,从而使其观照方式生成为静观、游观和妙悟的特质;这种图式特征建构了平远山水的“意外之趣”和“平淡之境”,彰显出超越逍遥、平宁淡泊之生命境界,同时,此图式结构亦衍生为一种“文化记忆”,支撑并活络在文化生命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古代宵禁制度的文化意蕴及明清小说中的宵禁书写
    史小军,王献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4): 54-6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4.007
    摘要333)      PDF(pc) (1291KB)(364)    收藏
    宵禁作为古代传统农耕社会下一种重要的文化制度,表面是对人员出行的管理,但其内核蕴含着中国古代传统中阴阳和合的哲学思想和农耕文明下形成的时空观念及伦理意识。宵禁的文学书写主要体现在明清小说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明清社会的宵禁现状,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与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老学研究的回顾、反省与理论创新
    李振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36-4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04
    摘要301)      PDF(pc) (1362KB)(312)    收藏
    老子是中国也是世界影响最为久远的哲学家。老子首创的道家哲学及其所崇尚的道生德畜、自然无为、谦退慈柔、利物不争、敬畏生命、道宁天下的价值理想,源远流长,惠及古今。要弘扬这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普世价值,离不开当代学人的自觉反省、理论创新与躬行实践。老子哲学的传承与创新,要充分了解老子哲学、老学史及道家文化的研究状况,对老学史源流演变及民国以来以至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学研究的突出成绩、所讨论的重要问题及其理论得失,作出总结、分析和澄清。这样才能在扬弃前人的基础上,聚焦时代精神,追踪学术前沿,转换问题意识,创新理论范式、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把老子哲学及道家文化研究推向新的境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基于语言监测的汉语高频新词语研究(2000—2020)
    郭伏良,侯丽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4): 61-72.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4.008
    摘要208)      PDF(pc) (1836KB)(292)    收藏
    语言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在动态发展变化中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语言现象。在搜集整理21世纪以来新词语表的基础上,与语言监测中的高频词语数据相结合,统计获得了2000—2020年间的173个高频新词语,通过对其进行动态观测、描写、分析,绘制了历时词频发展变化轨迹,探索高频新词语的发展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无有不极也,无有一极也——关于究竟何为王船山哲学本体之辨析
    程志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1-1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01
    摘要350)      PDF(pc) (1403KB)(283)    收藏
    在反思与总结宋明儒学时,王船山对本体问题非常关注,且提出“太虚”“天”“太和”“道”多个本体概念。然而,本体只能有一个,那么,到底何为其真正本体呢?实际上,王船山乃以“太极”为真正本体,并从“太虚”“天”“太和”“道”多个角度进行疏解,进而对“太极无端”性质进行辨析。总的讲,他关于“太虚”“天”“太和”“道”之言说多为对张载思想的继承,而关于“太极”本体之言说不仅是对《易传》《太极图说》的继承,也是对《易传》尤其是《太极图说》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河北省高校教育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对策
    韩利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81-88.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10
    摘要341)      PDF(pc) (1239KB)(277)    收藏
    高等院校教育人才的分类评价改革对高校建立学科特色、履行教育教学使命、发挥各类教师优势具有积极意义。河北省高校实施教师分类评价改革后,导向与分流作用显现、教育教学主旋律回归、考核与评价的科学性增强、学校用人自主权加大、成果数量和质量均有提升。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破五唯”不够彻底、部分评价结果陷入“量化陷阱”、“官本位”惯性依然残留、人才评价缺少年龄维度的变化、行政人员考核流于形式等。因此,提出建立多维立体评价体系、强化发展性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主体、评价要与教师职业生涯变化相契合以及调和教师价值观等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罗素与詹姆士:在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
    李国山,杜惠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2): 7-1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2.002
    摘要284)      PDF(pc) (1368KB)(277)    收藏
    罗素和詹姆士是两位富有影响的现代哲学家,他们二人之间有过激烈的思想交锋。罗素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和现代分析哲学的立场出发,率先对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尤其是其真理观发起了猛烈的批判,直陈其理论缺陷和实践危害。詹姆士则对罗素用来探讨哲学问题的逻辑分析方法持坚定的排斥态度,认为它过于抽象和空洞,无以发挥实际作用。不过,罗素接受了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二人之间的思想交锋反映出新兴的实用主义思潮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之间微妙的关系,对现代英美哲学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清末民初公共卫生体系发展视域下的伍连德抗击东北肺鼠疫再探究
    程丛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55-62.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07
    摘要379)      PDF(pc) (1226KB)(256)    收藏
    1910—1911年东北肺鼠疫对中国公共卫生构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晚清以来的社会变革使官方与民间对现代医学逐渐有所认知,此次疫情则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以伍连德为首的西医专家扑灭疫情的同时,还有效遏制住日俄两国以防疫为名对东北地区的渗透,更以这次抗疫成功为契机,将毕生所学投入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伍氏的贡献是清末民初西方医疗体系建设过程的一个缩影,展现出中国近现代医疗发展在科学、政治、文化间密不可分的交织作用下产生的若干历史面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卢翠荣,代俊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152-16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16
    摘要336)      PDF(pc) (1341KB)(241)    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基于先进性、价值性、功能性、社会性的特点,与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要素耦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中还面临着新媒体建设投入不足、新旧媒体融合不够、新媒体多元渗透不强和创新方法不多等困境。解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中的新问题,可以采取“12345”的应对策略,即树立一种理念、实施两个融合、加强三项投入、运用四类符号、发展五种形态,使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活起来、实起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论股权代持的法律性质和效力
    刘俊海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130-142.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14
    摘要738)      PDF(pc) (1482KB)(237)    收藏
    在《公司法》即将迎来第六次修改之际,明确股权代持的法律性质和效力有助于在鼓励投资兴业与维护交易安全之间实现动态平衡与同频共振。鉴于信托法承认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信托义务的严格性,除非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另有特别约定,应运用信托关系去解释和梳理股权代持关系。要基于“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现代法治理念,充分尊重和有效保护股权代持的效力。股权代持关系的效力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就对内关系而言,要大力弘扬契约精神和信托文化,要全面夯实隐名股东的知情权、收益权、股权行使策略调整权、股权处分撤销权、名义股东解任权、治理参与权和显名权等一系列权利。就外部关系而言,外观主义是化解隐名股东与善意第三人之间权利冲突的基本原则。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股权代持情形,有助于维护交易安全,改善股权流动性。在强制执行程序中,隐名股东也应礼让名义股东的善意债权人。但若名义股东的债权人明知或应知名义股东与隐名股东之间的股权代持关系,则不适用外观主义原则。为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对股权代持的效力应采取“原则有效、例外无效”的价值取向。为严格限定无效股权代持协议的范围,建议导入“三步法”思维,精准识别效力性规范。裁判者援引“公序良俗”确认股权代持无效时更应慎之又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精英大学中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获得的影响因素——基于A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调查数据
    方晨晨,郭丛斌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89-96.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11
    摘要382)      PDF(pc) (1293KB)(236)    收藏
    基于A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调查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和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其对精英大学入学机会的影响。结果发现,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少数民族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并且家庭背景较差和家庭所在地行政级别较低的学生更有可能获得优惠政策。基于此,国家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提高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精准度,同时基础教育资源向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各个阶段的教育质量,促进社会流动和教育公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概率算子“可能”的核心情态语义及其概率赋值手段
    冯军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92-10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10
    摘要334)      PDF(pc) (1390KB)(233)    收藏
    “可能”是一个概率模态算子,其核心情态语义特征为[+概率可能]。按照概率模态“概率值的连续标度法”,“可能”的赋值范围为“0<X<1”(X=可能,0=否定,1=肯定);在互动交际中,说话人可以通过添加程度限定词和其他情态表达形式的手段来对“可能”所表达的“概率可能”进行限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王阳明“知行合一”新论——基于心物一体存在视域的分析
    黄仕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18-2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03
    摘要659)      PDF(pc) (1275KB)(228)    收藏
    王阳明之“知行合一”基于“心外无物”的存在,而此存在的分裂则是造成知行二分的原因。就知行本体言,“知”是作为万物本体之良知明觉的发见,并且因心物一体之故,良知明觉之发见亦即存在之开显;“行”包括人之意念与身行,但因意念、身行与万物之存在一体不分,故“行”实指向良知之开显或存在之开显。因此,“知”与“行”皆为良知在时间中的开显,是同一存在的不同面向。就功夫言,“知”指体知良知,“行”指开显良知。因为良知非存在又与存在不分,且心物一体之真实存在没有主客之分,故知良知即开显良知为一体性的存在而抵达良知。因此,“知行”是一个致良知功夫的两个方面,二者皆指开显良知为真实的存在,即一体性地“存—在”是知行合一功夫的本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辽宋西夏金时期族际饮食文化交流略论
    王善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74-8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08
    摘要530)      PDF(pc) (1609KB)(225)    收藏
    辽宋西夏金时期,中国境内不同经济形态的各民族,在饮食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农耕民族饮食与游牧民族饮食的交融。一方面,农耕民族以谷物食品为主的主食不但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副食、果品、饮品等对游牧民族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游牧民族主食的乳肉制品,逐渐成为农耕民族的副食品种,游牧民族副食蔬果类的某些品种、饮食器具,尤其是合餐制的饮食方式对农耕民族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相同经济形态的民族,其饮食文化也往往各具特色,并在民族和地区间相互交流。饮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流,不但推动了各民族生活方式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相互认同意识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影响因素及对策
    张春玲,范默苒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101-11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12
    摘要522)      PDF(pc) (1456KB)(214)    收藏
    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根本方式,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宜居的迫切需要。提升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能力,从影响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因素入手,侧重于影响因素关系构建及对策研究。运用网络分析法,判断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从而推动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有效。现阶段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个人层面的文化及观念因素,组织层面的制度、参与及资金因素,实施层面的创新及人才因素。结果表明,多元共治的模式是垃圾分类治理的根基,个人层面要高度重视乡村女性主导地位,组织层面要建立具有乡村特色的垃圾分类体系,实施层面要在新基建这一背景下发挥技术创新及新乡贤的引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宋代生产力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姜锡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64-7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07
    摘要512)      PDF(pc) (1439KB)(207)    收藏
    全球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发达的是中东地区;第二阶段欧洲南部、印度和中国赶了上来,各有优势特色,难分伯仲;第三阶段的优势在东方,中国宋朝最发达,无与伦比;第四阶段的优势在欧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始终领先于全球。各国各地区各有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但早期先进,并不意味着可以一直发达,不乏后来居上的情况,技术的发明、提高和普及同样重要。推动欧洲率先发生“工业革命”和近代化的诸多因素中,唐宋时期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三大发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近现代转型期楚辞学的学术特征
    李金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26-3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03
    摘要255)      PDF(pc) (1385KB)(181)    收藏
    近代楚辞学在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研究范畴、研究成果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研究理念来说楚辞学研究由直觉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由传统的经学研究向科学研究转变;从研究方法来说突破了传统楚辞学直觉感悟和分析归纳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走进楚辞研究领域;从研究范畴来看古代楚辞学中从未出现的一些楚辞神话、楚辞考古、楚辞文化、楚辞性别研究等内容都出现在了学者的研究视野中;从研究成果来看,楚辞学研究成果跳出了传统的章句、注、疏、短论、札记等形式,出现了期刊论文和学术专著,且立题符合现代学术标准,内容论证有严密的逻辑,学术视野超越传统范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平台经济发展“双失序”与共同富裕取向的财政治理选择
    白彦锋,刘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10-2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2
    摘要425)      PDF(pc) (1762KB)(180)    收藏
    随着经济进入数字化新常态,平台经济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在利益驱动下表现出一系列失序行为,带来了消费者权益受损、市场不公平竞争、收入分配差距及区域财力差距加大等结构性问题。不仅如此,平台经济在自身失序发展的同时还导致了诸多财政分配失序乱象,主要表现在欠发达地区强征管扭曲、发达地区税收漏征、财政过度返还、税收归属不当等方面,造成了平台经济发展的“双失序”,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对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参考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财政归属做法,将规模以上平台企业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税收收入收归中央,并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在税收调节的有效性不足时,可以参考中央企业的财政归属与利润收取模式,依据“适度从低、分类施策”原则对平台企业适当收取税后利润。在全面调控税费收入侧调节的基础上,优化转移支付、社会保障、财税激励等支出侧调控,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曹植之“愁”与意象创变
    袁济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4): 45-5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4.006
    摘要196)      PDF(pc) (1440KB)(179)    收藏
    曹植是魏晋时代的著名文学家。他的特殊人生经历,造成其作品善写愁思。曹植通过意象的创变,对于愁思进行了细致感人的描写,创作了《洛神赋》《赠白马王彪》等作品。曹植将这种愁思与意象营构巧妙地融合起来,通过比兴手法创构意在言外、高度概括的意象类型。曹植晚期的诗赋还表现了逍遥游放、摆脱愁闷的心态,从而开启了正始文学的先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
    韩文乾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12-18.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2
    摘要499)      PDF(pc) (1225KB)(178)    收藏
    习近平号召新时代青年人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青年人“提气”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始,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教导新时代青年人立德、立志、勤学,引领青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涵养青年人的理想观、爱国观、义利观、奋斗观、忠诚观等价值观,帮助新时代青年人长志气、提骨气、增底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士在人间:中国传统贤能政治的哲学表达
    李宏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59-6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6
    摘要334)      PDF(pc) (1315KB)(170)    收藏
    “聚贤能而治天下”是中国传统治国理念的显著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形态。这类“贤能”人物的世间生活状态,是由俊杰成为贤能的修炼之路,其生活态度也是“贤能”影响他人的重要途径。贤能政治的生活哲学理论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性论方面强调以德为上,总体向善;二是世界观方面讲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三是社会观方面提倡德位相配,差等有序;四是人生观方面强调达人济世,积极有为。这些哲学在世间的表达方式,共同诠释了中国传统贤能政治世俗存在的哲学形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普通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省级监测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河北省的实践
    胡保利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98-10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11
    摘要279)      PDF(pc) (1058KB)(168)    收藏
    省级普通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是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教学质量监测服务是支撑省域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梳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发展过程,分析中国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服务体系建构现状,进而结合河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测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剖析省级普通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监测服务体系的框架设计、实施路径、建设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就其未来发展进行反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体面劳动中实现——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当代解读
    许银英,贺汉魂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63-7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8
    摘要640)      PDF(pc) (1316KB)(165)    收藏
    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本的就是实现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创造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理应因此体面地活着。劳动本身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应保障劳动者体面地有劳动,即体面地就业。劳动者体面地而非痛苦地劳动是充分实现人的本质,实现美好生活的关键环节。在日常生活用语中,体面生活实际是美好生活的另一表达。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基本内容与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维度恰相对应,启示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体面劳动中实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中国人口回旋空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势和作用
    王金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106-12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12
    摘要956)      PDF(pc) (1666KB)(164)    收藏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国际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党中央提出了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和形成新发展格局中需要更加综合的视角考虑中国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力资本及人口空间分布等因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和独特优势。中国拥有的巨大人口规模所形成的巨大市场效应,有利于促进和带来社会分工精细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巨大的人口规模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而充足的有效劳动供给、人力资本和人才储备;巨大的人口规模也为技术创新和进步提供人力资本支撑以及市场需求条件;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广袤的空间回旋优势、利用区域间发展差异特征,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梯次转移,保持产业体系的完整和协调发展,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禀赋的配置。因此,即便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只要充分发挥人口规模巨大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出口和进口等环节的联通枢纽作用,必能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而保障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宏大叙事中的情感表达——21世纪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创排的方法与策略
    宋宇,杨一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26-3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4
    摘要492)      PDF(pc) (1317KB)(158)    收藏
    21世纪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宏大叙事”仍然以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演绎为主,先后出现了多部以纪念革命历史、重温革命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为题旨的舞台精品剧目。剧作者/导演普遍以“情感表达”作为切入革命历史题材的方法与策略,凭借对革命历史的“在场性”叙述与革命英雄的“人性化”塑造,完成了对先前剧目题旨内容趋同现象与排演模式固化问题的突破。这些基于“人文立场”与“微观视角”的创新对今后同类题材话剧的创排提供了以资借鉴的经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新中国成立初期请示报告制度的构建及启示
    郭蕊,王玉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45-5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06
    摘要350)      PDF(pc) (1242KB)(158)    收藏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着力在全国范围内健全与完善请示报告制度,并通过将制度精细化、规范系统化,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等举措,有效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存在的政令不畅、官僚主义突现、分散主义现象严重等问题,为巩固党的领导和推进新中国建设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更为新时代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当今,我们既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制度建设,又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制度执行力,来确保制度优势成功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玉皇庙文化命名的形成及其族属
    洪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5): 81-9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5.010
    摘要379)      PDF(pc) (1367KB)(155)    收藏
    玉皇庙文化是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分布于冀北山地一带的重要考古学文化,属于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东段迄今发现的晚期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性遗存。玉皇庙文化命名的形成是一部该文化发现与研究史,因与族属认识相杂糅,其间经历了反复曲折。族属问题一直是该文化的热点问题,结合时空位置定位和文化来源等认识来看,该文化位于桑干河谷邻近的西区当系代戎部族的遗存。代戎是以狄人为主体融合了众多来源不同的人群形成的一个新的部族,人群构成及其变化过程都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位于燕山腹地的东区族称一时还难以确指,这里很有可能是代戎与山戎并存、代戎逐渐取代山戎的历史进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历史考察
    王定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82-88.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09
    摘要634)      PDF(pc) (1441KB)(151)    收藏
    高等教育要获得繁荣,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探索和研究。伴随着美洲大陆发现和移民出现,美国高等教育应运而生,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在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深受英国影响,水平参差不齐,但为其后续发展多样性特色奠定了基础。独立建国后至南北战争前夕,教育行政分权体制确立,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学校模式多样化特点。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莫里尔法》及赠地学院设立,以及后续系列法案出台,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大发展时期。二战至20世纪末,通过制定《退伍军人权利法》,发展社区学院,颁布《国防教育法》,出台《高等教育法》等系列举措,美国高等教育开始逐步走向繁荣。进入21世纪后,美国高等教育仍在不断进行探索,陆续出台相关法案、发布相关报告和改革行动计划等。考察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历程,借鉴参考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对致力增强高等教育质量与竞争力的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初唐谏文的尚道精神
    赵乾坤,张蕾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2): 48-5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2.007
    摘要172)      PDF(pc) (1356KB)(150)    收藏
    初唐谏文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国策,针对君主的决策提出异议、进行谏止乃至抨击,臣不从君的现象非常突出。进谏者将君道而不是君主奉为最高权威,体现出尚道精神。谏文依据儒家仁政、王道的思想,执经力谏,广引六经及孔子之言,以经旨为论点,且将其作为论证技巧中的核心理论支柱,尤其是首尾的引用,作用更为明显。魏徵“良臣”之论对君臣之义的探索,发展了传统的“臣道”说,诠释了尚道精神的深层内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
    宋才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1-1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1
    摘要623)      PDF(pc) (1327KB)(149)    收藏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两者在其共同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理念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体现,应当用法治保障的方式和手段,促使乡村振兴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状态,过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心使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共同富裕是全国每一个公民的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的法治遵循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乡村优先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及举措是: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目标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法治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潜在的“男权”——对丁玲创作中妇女解放问题的讨论
    刘相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76-8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8
    摘要411)      PDF(pc) (1390KB)(148)    收藏
    丁玲的创作生涯与中国近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有着密切联系,她的生命轨迹与中国女性在解放道路上的缩影交织着。丁玲自始至终以现代女性的姿态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女性经验付诸文字与思想,塑造了一大批女性人物形象:觉醒的五四女儿梦珂、莎菲,在革命边缘生存的美琳、玛丽,从事革命工作的三小姐,处于革命体制中的贞贞,陷于阶级斗争中的黑妮等。表面上看是社会机制的不完善、革命体制的规约、阶级斗争等对女性造成压迫,给女性解放带来阻力,但丁玲自始至终为读者展现了一条男权中心主义的线索,不管披着何种外衣,男性主体的男权意识始终是压迫女性的最直接的武器。在对女性主体性的积极建构之外,丁玲对男权的解构、揭露与批判构成了丁玲思考妇女解放问题的另一个支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社会互动与中青年农村居民保险续费意愿
    吴玉锋,李德权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150-16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17
    摘要169)      PDF(pc) (1359KB)(147)    收藏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升中青年农村居民保险续费意愿是关键。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费意愿为因变量,以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为作用机制,构建了社会互动影响中青年农村居民保险续费意愿的理论模型。使用对678份中青年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拔鞋法”检验了社会互动与保险续费意愿的多重中介模型。研究表明,社会互动对保险续费意愿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特定中介作用分析发现,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部分中介了社会互动对保险续费意愿的影响,社会互动还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二者共同的路径影响保险续费意愿;比较中介作用发现,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显著大于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也显著大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二者共同路径的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视觉现代化——现代艺术背后的人类视觉观念(1)
    史蒂凡·马耶夏克 文,曹晖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49-59.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5
    摘要419)      PDF(pc) (2627KB)(143)    收藏
    20世纪初所发生的“视觉现代化”(modernising vision)转向源于自19世纪以来传统的视觉概念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旨在将人们从过时的观看习惯中解放出来,视觉的本质不应主要被理解为给定可见世界的机械再现模式,而应该从根本上被理解为由文化构造的、具有历史多样性的感知数据的生产性过程。现代艺术试图通过艺术品本身来创造一种现代化的视觉形式,艺术作品被定义为实现视觉现代化的手段或工具,画家试图用艺术来表达一种新的视觉观——观看中充斥着时间的流动,而绝不仅是一个明确的视觉顺序的实现;观看不是一个视觉固定化过程,而是更加有意识地、集中地观察世界。从丢勒式的空间中心透视观到塞尚式的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多重透视观,后者更加强调了观者的参与和观看的过程,这种观看方式的变化也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视觉现代化的探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社会互赖理论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运行机制及路径
    赵彦彬,桑路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124-13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13
    摘要248)      PDF(pc) (1410KB)(143)    收藏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涉及多重利益主体的复杂工程,需要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协同互动,才能实现培育最优化。从社会互赖理论视域出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蕴进行分析,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运行机制,并提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共同体、提升精准培育效率、加强产教融合力度、完善培育激励制度等具体路径,助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顺利实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中国高速铁路是否显著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来自站点、线路和典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回答
    郑林昌,Shikha Thapa Magar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2): 62-7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2.009
    摘要413)      PDF(pc) (3074KB)(143)    收藏
    当前中国高速铁路正处于快速、全面发展阶段,研究高速铁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对城市规划、城市与高速铁路的协调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IS等技术提取已开通高速铁路站点周边、线路两侧土地利用数据以及部分城市高铁站点周边建设用地重心,从不同空间、城市类型、开通时间等角度对提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图形对比。结果表明:高速铁路能通过促进各类型土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来影响城市土地利用;高速铁路对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要大于对线路两侧的影响;高速铁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城市规模类型不同而不同,对站点周围土地利用的影响总体有城市规模越大影响越大的特征,对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和县线路两侧土地利用的影响大于大中城市;高速铁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在时间上有递延性,在空间上有衰减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新公共治理视角下基层行政审批机制的多维构建——基于四县区实践的案例分析
    郭净,李鹏燕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122-13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14
    摘要195)      PDF(pc) (1279KB)(142)    收藏
    基层行政审批机制的创新构建直接关系行政审批改革的落实效果。通过对中国四个县区基层行政审批服务实践的多案例研究,发现有效的基层行政审批机制应注重以服务主导逻辑为理念、以多元主体为主导、以公共价值为目标、以共同生产为途径、以系统循环为结构。基于新公共治理理论构建的多维基层行政审批机制需要坚持以服务主导逻辑为理念,提供全面服务保障;借助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积极提升审批效益和回应性,实现行政审批过程的公共价值;为提高服务质量进行联合行动,提升基层行政审批的数量和质量;构建系统循环的结构,确保整个进程的良性循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郭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2): 118-12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2.015
    摘要353)      PDF(pc) (1387KB)(138)    收藏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出台政策法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将社会化运营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创新路径。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模式日趋多元化、示范性项目不断涌现。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也出现了运营质量不高、实操政策缺位、主体职能定位模糊、可持续能力较低等问题。针对诸类问题,政府部门可从以下几方面破解现存困境,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多元社会力量优势,提高专业化运营水平;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制度标准;厘清政府部门职责,优化监督管理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激励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论张栻的“万物一体”思想
    牛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66-7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7
    摘要380)      PDF(pc) (1354KB)(136)    收藏
    “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是儒家仁学史的一项重要理论创新。继承这一思想,湖湘学派的代表学者张栻从多方面对该命题进行了理论深化。人之心即“天道之在我者”,即是天理的呈现。既然人与万物都源自天地生生之意,便应通过一套“反身而诚”的功夫将仁爱精神“推”至万物,以实现“民胞物与”的目标。这种仁爱并非普遍无差别的兼爱、泛爱,它必须通过一套亲亲—仁民—爱物的实践予以实现。这种看似有所隔、有所分的爱有差等的实践方式,因其贯穿着儒学“一本”的精神,因而是真正的“廓然大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