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网红直播带货营销机制研究——基于品牌价值共创视角
    沈占波,代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125-13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14
    摘要1255)      PDF(pc) (1391KB)(655)    收藏
    受益于数字化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发展,国内各类直播APP与直播门户网站随之兴起,网红直播带货营销也应运而生。基于品牌价值共创视角,研究了网红直播带货营销机制,认为网红直播带货营销是消费者参与下的多品牌价值共创互动行为,是对消费者品牌体验价值的重塑。消费者主要与网红个人品牌、待售产品(服务)品牌、直播平台品牌展开价值共创,其中网红个人品牌发挥着品牌价值纽带作用,将各方有效链接,信息流与物流则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消费者品牌偏好决定了各方在网红直播带货营销中的品牌价值共创路径。消费者偏好网红个人品牌时,应以直播内容营销为核心,重视消费者情感体验;消费者偏好待售产品品牌时,应以品牌社群营销为核心,重视消费者产品体验;消费者偏好带货平台品牌时,以品牌电商营销为核心,重视消费者购物体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中国人口回旋空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势和作用
    王金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106-12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12
    摘要956)      PDF(pc) (1666KB)(164)    收藏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国际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党中央提出了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和形成新发展格局中需要更加综合的视角考虑中国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力资本及人口空间分布等因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和独特优势。中国拥有的巨大人口规模所形成的巨大市场效应,有利于促进和带来社会分工精细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巨大的人口规模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而充足的有效劳动供给、人力资本和人才储备;巨大的人口规模也为技术创新和进步提供人力资本支撑以及市场需求条件;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广袤的空间回旋优势、利用区域间发展差异特征,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梯次转移,保持产业体系的完整和协调发展,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禀赋的配置。因此,即便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只要充分发挥人口规模巨大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出口和进口等环节的联通枢纽作用,必能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而保障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青色在宋代的发展与广泛运用
    程民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35-46.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5
    摘要763)      PDF(pc) (1369KB)(132)    收藏
    青色在宋代社会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大放光彩。宋代皇家服用的器物中,有沿用前代青色者,有新改青色者,而南郊祭天的斋宫称青城,则为北宋独有。宋代有青色制服,更多青色便服,女子多穿青裙,男子多戴青巾青帽。宋代日用器物中,最突出的青色即青伞和青纸。宋代砖瓦等建筑中青色占主要地位。青色深受大众的喜爱,对官方的垄断多有冲破,争取到共享。在所有色彩创新中,青色在宋代最出彩,服装颜色中以天水碧为典型,牡丹花培育出碧色,青瓷更是发展到了历史顶峰。青色颜料丰富,石青和蓝最为常用。与红、黄一样,青色也是贵贱共享,宋代可谓尚赤、尊黄、喜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论股权代持的法律性质和效力
    刘俊海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130-142.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14
    摘要736)      PDF(pc) (1482KB)(236)    收藏
    在《公司法》即将迎来第六次修改之际,明确股权代持的法律性质和效力有助于在鼓励投资兴业与维护交易安全之间实现动态平衡与同频共振。鉴于信托法承认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信托义务的严格性,除非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另有特别约定,应运用信托关系去解释和梳理股权代持关系。要基于“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现代法治理念,充分尊重和有效保护股权代持的效力。股权代持关系的效力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就对内关系而言,要大力弘扬契约精神和信托文化,要全面夯实隐名股东的知情权、收益权、股权行使策略调整权、股权处分撤销权、名义股东解任权、治理参与权和显名权等一系列权利。就外部关系而言,外观主义是化解隐名股东与善意第三人之间权利冲突的基本原则。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股权代持情形,有助于维护交易安全,改善股权流动性。在强制执行程序中,隐名股东也应礼让名义股东的善意债权人。但若名义股东的债权人明知或应知名义股东与隐名股东之间的股权代持关系,则不适用外观主义原则。为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对股权代持的效力应采取“原则有效、例外无效”的价值取向。为严格限定无效股权代持协议的范围,建议导入“三步法”思维,精准识别效力性规范。裁判者援引“公序良俗”确认股权代持无效时更应慎之又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王阳明“知行合一”新论——基于心物一体存在视域的分析
    黄仕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18-2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03
    摘要659)      PDF(pc) (1275KB)(228)    收藏
    王阳明之“知行合一”基于“心外无物”的存在,而此存在的分裂则是造成知行二分的原因。就知行本体言,“知”是作为万物本体之良知明觉的发见,并且因心物一体之故,良知明觉之发见亦即存在之开显;“行”包括人之意念与身行,但因意念、身行与万物之存在一体不分,故“行”实指向良知之开显或存在之开显。因此,“知”与“行”皆为良知在时间中的开显,是同一存在的不同面向。就功夫言,“知”指体知良知,“行”指开显良知。因为良知非存在又与存在不分,且心物一体之真实存在没有主客之分,故知良知即开显良知为一体性的存在而抵达良知。因此,“知行”是一个致良知功夫的两个方面,二者皆指开显良知为真实的存在,即一体性地“存—在”是知行合一功夫的本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体面劳动中实现——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当代解读
    许银英,贺汉魂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63-7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8
    摘要640)      PDF(pc) (1316KB)(165)    收藏
    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本的就是实现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创造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理应因此体面地活着。劳动本身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应保障劳动者体面地有劳动,即体面地就业。劳动者体面地而非痛苦地劳动是充分实现人的本质,实现美好生活的关键环节。在日常生活用语中,体面生活实际是美好生活的另一表达。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基本内容与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维度恰相对应,启示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体面劳动中实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历史考察
    王定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82-88.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09
    摘要634)      PDF(pc) (1441KB)(151)    收藏
    高等教育要获得繁荣,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探索和研究。伴随着美洲大陆发现和移民出现,美国高等教育应运而生,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在殖民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深受英国影响,水平参差不齐,但为其后续发展多样性特色奠定了基础。独立建国后至南北战争前夕,教育行政分权体制确立,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学校模式多样化特点。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莫里尔法》及赠地学院设立,以及后续系列法案出台,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大发展时期。二战至20世纪末,通过制定《退伍军人权利法》,发展社区学院,颁布《国防教育法》,出台《高等教育法》等系列举措,美国高等教育开始逐步走向繁荣。进入21世纪后,美国高等教育仍在不断进行探索,陆续出台相关法案、发布相关报告和改革行动计划等。考察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历程,借鉴参考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对致力增强高等教育质量与竞争力的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
    宋才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1-1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1
    摘要623)      PDF(pc) (1327KB)(149)    收藏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两者在其共同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理念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体现,应当用法治保障的方式和手段,促使乡村振兴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状态,过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心使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共同富裕是全国每一个公民的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的法治遵循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乡村优先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及举措是: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目标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法治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YI”字杂考
    杨宝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1-1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01
    摘要587)      PDF(pc) (2015KB)(75)    收藏
    考证“YI”字为汉《衡方碑》“褘隋”之“隋”辗转而误,“褘隋”与《毛诗·羔羊》“委蛇”音义相同;《隶释》谓“褘隋”出《韩诗内传》,本员兴宗之说,并非洪适臆说;《韩诗》在宋孝宗乾道年间尚未亡逸,《韩诗》亡于五代后、亡于政和建炎间、至宋亡之已久诸说,皆非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宋元山水画“平远”图式的美学意蕴
    刘桂荣,王肖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11-17.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02
    摘要575)      PDF(pc) (1257KB)(444)    收藏
    “平远”观念由北宋郭熙提出并得到当时文人的接受和倡扬,进而宋元山水画的图式结构由宋前期的“高远”“深远”而转向了“平远”。“平远”图式呈现为视觉、虚实和时空图式,从而使其观照方式生成为静观、游观和妙悟的特质;这种图式特征建构了平远山水的“意外之趣”和“平淡之境”,彰显出超越逍遥、平宁淡泊之生命境界,同时,此图式结构亦衍生为一种“文化记忆”,支撑并活络在文化生命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戏精牡丹”短视频的三重复合形态及其亚文化属性
    程橙,崔醒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154-16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17
    摘要556)      PDF(pc) (1241KB)(102)    收藏
    近年来,戏仿类短视频越来越成为青年亚文化群体表达权利诉求的舆论场。由于戏仿类短视频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掌握着新媒体技术的青年网民为受众,使得它在体现文化内涵时具有与以往的亚文化载体不同的特点,即意见表达的三重复合形态——作为青年亚文化意见表达的工具、商品以及文本。“戏精牡丹”系列是戏仿类短视频的代表性作品,集中体现了意见表达的三重复合形态。首先,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工具形态记录青年亚文化群体的文化环境。其次,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商品形态建立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认知,维持群体认同。再次,通过戏仿类短视频的文本形态表达抵抗话语。戏仿类短视频是青年亚文化群体借助新媒体技术,以戏仿的方式达到与主流话语的换位思考,提示了从“抵抗”到最终“和解”的可能途径,体现了“亚文化”在短视频时代的新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辽宋西夏金时期族际饮食文化交流略论
    王善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74-81.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08
    摘要530)      PDF(pc) (1609KB)(225)    收藏
    辽宋西夏金时期,中国境内不同经济形态的各民族,在饮食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农耕民族饮食与游牧民族饮食的交融。一方面,农耕民族以谷物食品为主的主食不但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副食、果品、饮品等对游牧民族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游牧民族主食的乳肉制品,逐渐成为农耕民族的副食品种,游牧民族副食蔬果类的某些品种、饮食器具,尤其是合餐制的饮食方式对农耕民族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相同经济形态的民族,其饮食文化也往往各具特色,并在民族和地区间相互交流。饮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流,不但推动了各民族生活方式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相互认同意识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宪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法治保障
    宋才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24-3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3
    摘要523)      PDF(pc) (1395KB)(94)    收藏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全过程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有利于保证过程民主与结果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有效衔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全过程民主的阐释标准,形成中国人独有的民主话语体系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阐释力,凸显《宪法》规制的全过程民主的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依宪治国”“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宪法》是全过程民主得以实现的法治保障,《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宪法》实施。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是全过程民主的体现,党性与人民性统一是全过程民主的本质,宪法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保证,全过程民主标志着美式民主神话的破产。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举措是:健全体现人民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基本人权制度,全面加强党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全过程民主的制度自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影响因素及对策
    张春玲,范默苒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101-11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12
    摘要522)      PDF(pc) (1456KB)(214)    收藏
    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根本方式,是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宜居的迫切需要。提升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能力,从影响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因素入手,侧重于影响因素关系构建及对策研究。运用网络分析法,判断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从而推动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有效。现阶段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个人层面的文化及观念因素,组织层面的制度、参与及资金因素,实施层面的创新及人才因素。结果表明,多元共治的模式是垃圾分类治理的根基,个人层面要高度重视乡村女性主导地位,组织层面要建立具有乡村特色的垃圾分类体系,实施层面要在新基建这一背景下发挥技术创新及新乡贤的引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宋代生产力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姜锡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64-7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07
    摘要512)      PDF(pc) (1439KB)(207)    收藏
    全球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发达的是中东地区;第二阶段欧洲南部、印度和中国赶了上来,各有优势特色,难分伯仲;第三阶段的优势在东方,中国宋朝最发达,无与伦比;第四阶段的优势在欧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始终领先于全球。各国各地区各有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但早期先进,并不意味着可以一直发达,不乏后来居上的情况,技术的发明、提高和普及同样重要。推动欧洲率先发生“工业革命”和近代化的诸多因素中,唐宋时期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三大发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涵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
    韩文乾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12-18.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2
    摘要499)      PDF(pc) (1225KB)(178)    收藏
    习近平号召新时代青年人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青年人“提气”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始,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教导新时代青年人立德、立志、勤学,引领青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涵养青年人的理想观、爱国观、义利观、奋斗观、忠诚观等价值观,帮助新时代青年人长志气、提骨气、增底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马克思“人民”范畴的历史出场、基本含义及当代启示
    田海舰,连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8 (3): 126-13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3.03.014
    摘要495)      PDF(pc) (1269KB)(62)    收藏
    “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人民”作为一个“范畴”被提出来,并被赋予科学的内涵,是随着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之后才逐渐明朗、清晰和凸显出来的。马克思以历史发展规律为基础,以阶级分析为方法,将“人民”置于历史唯物主义范式之中,强调了人民的现实性、阶级性、进步性和整体性。“人民”以劳动群众为主体,以推动社会发展、顺应历史潮流为标准,在本体层面是生产劳动的承担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政治层面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在历史层面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在阶级层面是革命阶级和阶层利益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继承、丰富并创新了马克思“人民”范畴的科学内涵,在持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力量,推进人民共享,最终实现人民幸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宏大叙事中的情感表达——21世纪革命历史题材话剧创排的方法与策略
    宋宇,杨一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26-3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4
    摘要492)      PDF(pc) (1317KB)(158)    收藏
    21世纪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宏大叙事”仍然以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演绎为主,先后出现了多部以纪念革命历史、重温革命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为题旨的舞台精品剧目。剧作者/导演普遍以“情感表达”作为切入革命历史题材的方法与策略,凭借对革命历史的“在场性”叙述与革命英雄的“人性化”塑造,完成了对先前剧目题旨内容趋同现象与排演模式固化问题的突破。这些基于“人文立场”与“微观视角”的创新对今后同类题材话剧的创排提供了以资借鉴的经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南宋《盐铁论》接受特征及学术风尚
    聂济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47-5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6
    摘要476)      PDF(pc) (1333KB)(131)    收藏
    南宋时期士人关于《盐铁论》的接受维度、层面,比北宋时更为广泛、深入。这既得益于南宋版刻业的发达,更得益于南宋学术风尚的推动。南宋官学在“法祖宗”的政治要求下,一方面要破除王安石新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欲树立新的学术范型。在破与立中,以道问学为意趣的考据学日渐盛行;以尊德性为旨归的理学亦渐居统摄地位。在新学术风尚的影响下,《盐铁论》被南宋士人广泛关注,成为理学家高扬儒家道义的经典参照和学者考据典制渊源的重要史料。不仅如此,南宋理学家以道为本的辞章认识,也推动了对《盐铁论》文学价值的深刻认知。这是此前所没有的一个新视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中国文化的特质、基础及可有贡献——德克·卜德关于汉学的基本认识
    程志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54-6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06
    摘要473)      PDF(pc) (1603KB)(98)    收藏
    卜德研究中国文化涉及面很广,但核心集中在四个方面:其一,中国神话不像西方文化具有完整的“神话体系”,而是以“零星碎片”“历史化”为存在状态。其二,中国人虽不以逻辑思维见长,但却具有明显的“分类思维”。其三,汉语言文字的重要特征是表意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四,中国文化的“主导观念”体现在对“超自然世界”“自然世界”“人的世界”的看法中。四个方面虽然相对独立,但均以“和谐宇宙观”为基础,而“和谐宇宙观”可对人类和平发展作出贡献。可贵的是,卜德研究中国文化以多元文化观为前提。因此,他不仅看到中国文化的不足,亦能认识到其优长之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稳定脱贫背景下精准医疗帮扶的困境、创新与保障
    倪志宇,曹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5): 120-127.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5.014
    摘要465)      PDF(pc) (1476KB)(60)    收藏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圆满完成和脱贫攻坚战的圆满收官,中国进入稳定脱贫时代,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成为下一阶段乡村工作的重点,脱贫稳定性也是当前亟须考虑的一大挑战。精准脱贫阶段中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有保障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多数脱贫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医疗水平较为落后的局面仍未得到全面改善,部分脱贫地区存在医疗设备落后、药品不全等问题,整体医疗卫生水平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从医疗方面来讲,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推动乡村最终全面振兴,需要持续发力,不断推动乡村地区整体医疗水平的改善提升。结合实地对口帮扶情况,分析了当前精准医疗帮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精准医疗帮扶的实践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省、县、乡、村”四级联动精准医疗帮扶模式以及进一步优化精准医疗帮扶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抗战时期中国女性作家的时空叙事及思想表达(1931—1945)
    王明娟,岳爱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19-2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3
    摘要452)      PDF(pc) (1246KB)(72)    收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抗战战火从东北蔓延至全国,女作家们从正面空间与负面空间两个角度,如实记录了物理意义上的战争图景。在时空纵横并置的叙事空间中,人们在战乱中的空间流徙提升了战争罪恶的客观性事实的容量,同时在时间流转中也凸显出抗战时期人们心灵的创伤。女性作家记录战争的残酷、控诉战争的罪恶,在超时空追问中表达出鲜明的反对战争捍卫和平思想,对于抗战时期女性作家思想及创作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中国新时代环境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朱博研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145-15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16
    摘要444)      PDF(pc) (1267KB)(102)    收藏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环境形象塑造是中国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关因素及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其形象塑造,运用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讨论环境形象塑造的传播过程和相关策略,通过政策法治和科学技术的传播增强他律和自律,使人们能够具有法治意识,同时理性和科学地对待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且积极地塑造环境形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饭圈效应”的特征、扩散及其逻辑
    彭焕萍,刘念念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5): 153-16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5.017
    摘要427)      PDF(pc) (1323KB)(110)    收藏
    在当代偶像工业资本与社交媒体平台的裹挟之下,“饭圈”群体的文化实践方式已经变成围绕偶像展开数字劳动和线下应援的狂欢仪式。“饭圈效应”是“饭圈”成员为了获取与积累情感能量不断启动狂欢仪式并沉浸其中的现象。当前,“饭圈效应”已由粉丝化群体扩散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饭圈效应”的扩散逻辑亟待廓清。目的与意义在后现代主义中的消散、精神焦虑在个人成长中的弥漫以及虚假融入在小镇青年中的流行等社会症候是“饭圈效应”向其他领域不断扩散的深层逻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平台经济发展“双失序”与共同富裕取向的财政治理选择
    白彦锋,刘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10-2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2
    摘要425)      PDF(pc) (1762KB)(180)    收藏
    随着经济进入数字化新常态,平台经济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在利益驱动下表现出一系列失序行为,带来了消费者权益受损、市场不公平竞争、收入分配差距及区域财力差距加大等结构性问题。不仅如此,平台经济在自身失序发展的同时还导致了诸多财政分配失序乱象,主要表现在欠发达地区强征管扭曲、发达地区税收漏征、财政过度返还、税收归属不当等方面,造成了平台经济发展的“双失序”,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对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参考中国证券交易印花税财政归属做法,将规模以上平台企业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税收收入收归中央,并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在税收调节的有效性不足时,可以参考中央企业的财政归属与利润收取模式,依据“适度从低、分类施策”原则对平台企业适当收取税后利润。在全面调控税费收入侧调节的基础上,优化转移支付、社会保障、财税激励等支出侧调控,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视觉现代化——现代艺术背后的人类视觉观念(1)
    史蒂凡·马耶夏克 文,曹晖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49-59.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5
    摘要419)      PDF(pc) (2627KB)(143)    收藏
    20世纪初所发生的“视觉现代化”(modernising vision)转向源于自19世纪以来传统的视觉概念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旨在将人们从过时的观看习惯中解放出来,视觉的本质不应主要被理解为给定可见世界的机械再现模式,而应该从根本上被理解为由文化构造的、具有历史多样性的感知数据的生产性过程。现代艺术试图通过艺术品本身来创造一种现代化的视觉形式,艺术作品被定义为实现视觉现代化的手段或工具,画家试图用艺术来表达一种新的视觉观——观看中充斥着时间的流动,而绝不仅是一个明确的视觉顺序的实现;观看不是一个视觉固定化过程,而是更加有意识地、集中地观察世界。从丢勒式的空间中心透视观到塞尚式的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多重透视观,后者更加强调了观者的参与和观看的过程,这种观看方式的变化也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视觉现代化的探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金代佛教与李纯甫学派的兴起及接受——兼谈对金代思想史、文学史的几点认识
    何宗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34-48.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4
    摘要418)      PDF(pc) (1546KB)(75)    收藏
    金代士人佞佛风气助生了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思想派别——思想史家称之为“王苏余派”,即李纯甫学派。因佛教在中国古代正统思想体系中的异端性质,作为金代影响深刻的思想家、文学家,李纯甫在接受史上不可避免受到批判和遮蔽。代表清代官学的《四库全书总目》极力批判其异端思想的“无忌惮”,主张雅正思想的元好问《中州集》则“讳而浑其词”。历史上受佛教因素牵连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在思想史、文学史中的接受中不免遭遇被削弱甚至最终由此消亡的命运,这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佛教还深刻影响古代文献的生成形态。《中州集》小传对人物叙写的刻意处理,使人物原本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性有所丧失,“现实诗人”变成了作者笔下的“理想诗人”,所谓“以诗存史”也并非客观的“存史”而是主观的“写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西北汉简所见“为家私市”考
    苗润洁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36-44.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05
    摘要414)      PDF(pc) (1300KB)(727)    收藏
    西北地区出土简牍中有关于“为家私市”的记载,多集中在肩水金关汉简和居延汉简的“关传”中。“为家私市”的路线与汉代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民风民俗紧密相关,这种贸易行为反映了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证明了《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不同自然经济区域的往来。“为家私市”作为一种中小规模的长途贩运贸易,为研究汉代民间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中国高速铁路是否显著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来自站点、线路和典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回答
    郑林昌,Shikha Thapa Magar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2): 62-7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2.009
    摘要413)      PDF(pc) (3074KB)(143)    收藏
    当前中国高速铁路正处于快速、全面发展阶段,研究高速铁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对城市规划、城市与高速铁路的协调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IS等技术提取已开通高速铁路站点周边、线路两侧土地利用数据以及部分城市高铁站点周边建设用地重心,从不同空间、城市类型、开通时间等角度对提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图形对比。结果表明:高速铁路能通过促进各类型土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来影响城市土地利用;高速铁路对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要大于对线路两侧的影响;高速铁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城市规模类型不同而不同,对站点周围土地利用的影响总体有城市规模越大影响越大的特征,对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和县线路两侧土地利用的影响大于大中城市;高速铁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在时间上有递延性,在空间上有衰减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潜在的“男权”——对丁玲创作中妇女解放问题的讨论
    刘相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76-8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8
    摘要411)      PDF(pc) (1390KB)(148)    收藏
    丁玲的创作生涯与中国近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有着密切联系,她的生命轨迹与中国女性在解放道路上的缩影交织着。丁玲自始至终以现代女性的姿态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女性经验付诸文字与思想,塑造了一大批女性人物形象:觉醒的五四女儿梦珂、莎菲,在革命边缘生存的美琳、玛丽,从事革命工作的三小姐,处于革命体制中的贞贞,陷于阶级斗争中的黑妮等。表面上看是社会机制的不完善、革命体制的规约、阶级斗争等对女性造成压迫,给女性解放带来阻力,但丁玲自始至终为读者展现了一条男权中心主义的线索,不管披着何种外衣,男性主体的男权意识始终是压迫女性的最直接的武器。在对女性主体性的积极建构之外,丁玲对男权的解构、揭露与批判构成了丁玲思考妇女解放问题的另一个支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中国司法的实质公开及其保障
    陈玉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154-16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16
    摘要405)      PDF(pc) (1393KB)(48)    收藏
    基于不同的要求和所呈现出的不同状况,司法公开有全面公开、部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形式公开、实质公开之分。尽管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基本实现了由单纯的庭审公开向司法活动的全方位公开的转变以及由以审判程序公开为主向审判程序公开和裁判结果公开并重的转变,使中国司法公开制度初步具有了统一性以及全面性的特点。但也应看到,包括裁判依据、合议庭以及审判委员会的少数不同意见在内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依然不在公开之列。实质公开的不足必然会影响公开的效果,制约着司法公开终极目标的实现。实现司法公开尤其是实现司法的实质公开,既需要各级法院各类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更需要不断深化司法制度改革的保障以及不断创新司法工作机制的支撑。从当前来看,应当重点解决司法流程信息还未真正全面公开,裁判依据未能做到详尽公开,合议庭以及审判委员会的少数不同意见不允许公开等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基于共同富裕的健康扶贫政策优化
    何文炯,张雪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1-9.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1
    摘要395)      PDF(pc) (1331KB)(121)    收藏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尤其是近几年的脱贫攻坚战,中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健康扶贫将长期持续,因而需要基于反贫困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健康扶贫政策的三个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从“医疗帮扶”到“疾病预防”;从“最少受惠者”扩展到“次少受惠者”。据此,现阶段健康扶贫政策优化的重点如下: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实行个人医疗费用封顶制;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三是增强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四是关注贫困人口的心理健康;五是建设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集体主义语境下的个性主义诉求—— 也论“延安文艺新潮”
    田建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12-2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02
    摘要394)      PDF(pc) (1638KB)(131)    收藏
    把1940年代初出现在延安的暴露性文学潮流称为“延安文艺新潮”是不合适不确切的。因为这股潮流并不“新”,它其实是五四启蒙文学传统在特殊历史语境下的延续或再现。尽管这些暴露性作品表现了以科学理性反对封建保守的现代意识,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某种社会生活侧面及特定知识群体的真实的思想、情感与心态。但因其个性主义的诉求与当时历史所要求的集体主义不相适宜,加之其不适当地把农民和工农干部当成讥讽与批判的对象,导致二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对立。所以,完全否认其文学价值与积极意义,或抛开历史而谈其现代意识与独特贡献,都是有违历史事实的一偏之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股权激励制度的历史解读与法律构建——以晋商“顶身股”为视角
    吴凡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2): 135-14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2.017
    摘要394)      PDF(pc) (1473KB)(133)    收藏
    股权激励制度法律构建研究应关注与此有关的商事习惯。中国股权激励制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晋商的“顶身股”。因此,在构建中国股权激励制度时,不仅要考虑时代因素,也应从商事习惯中汲取养分。“顶身股”制度与现代股权激励在激励功能、信用基础和对“人力资本”重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契合,具有历史传承的制度基础。然而“顶身股”与银股比例失衡、责权利不对等、分红比例过大、缺乏有效的监督等问题也为股权激励制度法律构建提供反思。因此,股权激励制度的法律构建应从“顶身股”制度中汲取养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秉承“自治为主,引导为辅”“扬弃历史”“系统化”等原则,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股权激励法律制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论马克思《巴黎手稿》写作的思想资源问题
    宫敬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5): 46-53.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5.005
    摘要393)      PDF(pc) (1368KB)(64)    收藏
    马克思《巴黎手稿》自1932年正式发表到现在始终是国际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之一,核心是如何理解其中的人道主义和异化劳动理论,研究者以为这就是《巴黎手稿》的主题思想。这是纯哲学语境理解的结果,不符合马克思当时的思想实际。《巴黎手稿》是政治经济学与哲学有机统一的经济哲学语境,主题思想是质疑和批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制度。这种主题思想的铸就与马克思写作《巴黎手稿》时依凭的思想资源有直接关系,较有代表性的是资产阶级经济学、青年恩格斯的经济学、费尔巴哈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巴黎手稿》研究的历史明证可鉴,研究者们或是忽略部分思想资源的客观存在及其影响作用,如资产阶级经济学和青年恩格斯的经济学;或是对部分思想资源的影响作用作出扭曲性判断,如对费尔巴哈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判断。两种做法的共同作用使然,马克思《巴黎手稿》的语境和主题思想皆被误解。关注和研究马克思《巴黎手稿》写作时依凭的思想资源问题,发现和揭示出二者之间细微且复杂的内在联系,我们就能更容易地进入马克思当时的心智世界,进而准确全面地理解《巴黎手稿》的经济哲学语境和主题思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逻辑框架
    朱文富,董香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72-8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09
    摘要393)      PDF(pc) (1264KB)(135)    收藏
    作为特定历史场域下彰显职业教育跨界性和时代主题的新命题,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多重社会资本结构和多元行动者合力塑造的产物。以“起点—价值—行动”的逻辑理路构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分析框架,是新时期亟待探究和阐明的问题。以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逻辑起点进行考察,政策工具和制度安排、多元经济资本介入、职业教育文化自信是诱发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本要素。鉴于参与职业教育自主性嵌入、提升人力资本价值、构筑“政校行企”产教融合网络治理空间以及实现教育与产业跨界融通和利益调适的价值理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应实现从异域到本土、从功利到公益、从管理到共治、从失衡到精准、从空泛到具体的突破和跨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精英大学中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获得的影响因素——基于A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调查数据
    方晨晨,郭丛斌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6): 89-96.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6.011
    摘要382)      PDF(pc) (1293KB)(236)    收藏
    基于A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调查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和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其对精英大学入学机会的影响。结果发现,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少数民族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并且家庭背景较差和家庭所在地行政级别较低的学生更有可能获得优惠政策。基于此,国家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提高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精准度,同时基础教育资源向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各个阶段的教育质量,促进社会流动和教育公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论张栻的“万物一体”思想
    牛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1): 66-75.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1.007
    摘要380)      PDF(pc) (1354KB)(136)    收藏
    “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是儒家仁学史的一项重要理论创新。继承这一思想,湖湘学派的代表学者张栻从多方面对该命题进行了理论深化。人之心即“天道之在我者”,即是天理的呈现。既然人与万物都源自天地生生之意,便应通过一套“反身而诚”的功夫将仁爱精神“推”至万物,以实现“民胞物与”的目标。这种仁爱并非普遍无差别的兼爱、泛爱,它必须通过一套亲亲—仁民—爱物的实践予以实现。这种看似有所隔、有所分的爱有差等的实践方式,因其贯穿着儒学“一本”的精神,因而是真正的“廓然大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清末民初公共卫生体系发展视域下的伍连德抗击东北肺鼠疫再探究
    程丛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6 (3): 55-62.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1.03.007
    摘要379)      PDF(pc) (1226KB)(256)    收藏
    1910—1911年东北肺鼠疫对中国公共卫生构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晚清以来的社会变革使官方与民间对现代医学逐渐有所认知,此次疫情则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以伍连德为首的西医专家扑灭疫情的同时,还有效遏制住日俄两国以防疫为名对东北地区的渗透,更以这次抗疫成功为契机,将毕生所学投入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伍氏的贡献是清末民初西方医疗体系建设过程的一个缩影,展现出中国近现代医疗发展在科学、政治、文化间密不可分的交织作用下产生的若干历史面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玉皇庙文化命名的形成及其族属
    洪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47 (5): 81-90.   DOI: 10.3969/j.issn.1005-6378.2022.05.010
    摘要379)      PDF(pc) (1367KB)(155)    收藏
    玉皇庙文化是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分布于冀北山地一带的重要考古学文化,属于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东段迄今发现的晚期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性遗存。玉皇庙文化命名的形成是一部该文化发现与研究史,因与族属认识相杂糅,其间经历了反复曲折。族属问题一直是该文化的热点问题,结合时空位置定位和文化来源等认识来看,该文化位于桑干河谷邻近的西区当系代戎部族的遗存。代戎是以狄人为主体融合了众多来源不同的人群形成的一个新的部族,人群构成及其变化过程都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位于燕山腹地的东区族称一时还难以确指,这里很有可能是代戎与山戎并存、代戎逐渐取代山戎的历史进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